北京医院中青年药师风采 | 药学部 张碧华
张碧华,中共党员,北京医院药学部调剂室主任,主任药师,首批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996年本科毕业,2007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师承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学习传统中药。人如其名,在同事们眼中,张碧华“望之温润、近之粟理、声近徐而闻远”。
勤求古训,博采新知
1992年,17岁的张碧华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系,在最美好的年华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青葱岁月。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瑰宝,千百年来护佑着中华民族的健康,承载并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源远流长。张碧华在师长的指导下,既勤求古训,精读历代本草和中医药典籍,也注重对现代中药新知识、新技术的精进求索,努力汲取现代科学知识。
图中左一为张碧华( 资料图片)
艺精于勤,药道致诚
参加工作后,张碧华在中药房从草药调配做起。草药调配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不仅要求基本功扎实,责任心和细致程度高,劳动强度也大,每天8小时来回不停地忙活,所以老北京药行儿有句俗话“药房不出门,通县打来回”。此外,每天还要上药、清斗,一天下来,不仅腰酸背痛,满头满身也都是尘土。
师傅抓药时,张碧华仔细观摩,把步骤默默记在心里,无论是称药、分戥、复核、包包,不漏过任何细节,通过苦练基本功,她斗谱记得牢、认药认得准,分药分得准、药包包得方正,调配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结束一天的繁忙工作,晚上回家后她还及时总结,查阅资料,并注重通过眼看、鼻嗅、口尝学习鉴别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及时发现并校正调配过程中的问题。
北京医院中药房经常有外宾来参观,随行的翻译人员往往不了解怎样用外语介绍中草药,张碧华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整理了药房500余种中药的拉丁学名并熟练记诵,再有外宾参观时,她就用英文结合拉丁文的方式为外宾讲解中药知识,积极对外展示中药魅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获得了外宾和领导的一致认可和赞许。
张碧华(右二)接待韩国友人参观(资料图片)
赓续精华,守正创新
2012年起,张碧华在北京医院率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药师到临床对患者进行用药宣教和指导,并重点开展了中药的合理使用及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2012年,北京医院中药房获批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批示范中药房;2013年,北京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又获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十二五”临床药学重点专科。这两个项目在北京市综合医院都仅有两家。北京医院是由张碧华负责具体申报和答辩,并负责日常管理和建设工作。
2017年起,张碧华负责药学部与中医科联合开设的“中医合理用药门诊”,“中医师+中药临床药师”联合门诊的组合,开创了北京医院药师门诊新模式,受到了患者的广泛欢迎,平均每年完成用药咨询300余人次,并多次开设合理用药咨询主题专场。
2021年,张碧华担任了药学部调剂室主任。调剂室主要负责为病房、门诊调配药品,还负责中药煎煮和膏方制备。她深感责任重大,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把保障药品质量、确保药品调剂准确无误放在第一位,坚决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的守门人。
学而不倦,砥志研思
随着工作的深入,追求精益求精的张碧华日渐感受到知识的不足。2014年,她接连通过两轮选拔,成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全国仅有313人,北京市只有10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为期三年的学习期间,她几乎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中药材市场和种植基地,亲眼观察道地药材的生长环境,亲自实操各地传承的炮制加工技术,这些第一手资料大大加深了她对中药材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了她对于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别能力。结业考核中,张碧华取得了北京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9年,张碧华拜入我国首届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门下,继续学习中药材的鉴别与临床合理使用知识,并深刻体会到药道致诚,作为药师不仅要恪守药德,还要勤学本领,让患者用上好药、放心药。
科普惠民,笃行不怠
2017年起,在药学部领导的支持下,张碧华连续4年为国家开放大学大型公益项目“老年合理用药大学”培训班授课,开展健康科普宣教,累计完成100余名学员的线下培训。2020年以来,她又参加了该项目的直播教学活动,惠及更多患者。
2020年,张碧华获聘中华中医药学会的科学传播专家,她积极撰写科普文章,并利用微博、抖音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开展科普宣教,普及中医药知识。
业务之外,张碧华还注重思考与总结、潜心科研。主持完成北京药学会临床药学课题二项,北京医院院级课题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担任多部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生教材、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及指南编委。担任北京中医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医院药学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等多项社会任职。
未来,张碧华将继续在中药学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全心奉献、孜孜以求,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为保障群众健康发挥特殊优势、作出积极贡献。
供稿:药学部
审校:药学部 金鹏飞
宣传处 孔竞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李赵城
编辑制作:宣传处 贺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