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辞旧迎新”!CCI创新学院第六期毕业&第七期开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对CCI而言,不仅是收获季,更是播种季。
9月3日-4日,在波士顿科学的支持下,CCI于上海举办创新学院第六期毕业典礼以及第七期开班仪式,并开启第七期第一站·上海站的创新培训。第六期83名学员、第七期84名学员以及CCI创新学院部分一至五期学员线上线下齐聚,带着收获的喜悦,带着开学的兴奋,带着对创新的热爱,驰骋在创新路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CCI主席/创新学院校长葛均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倪瑞院长,波士顿科学心脏介入中心高级总监臧晶女士,江苏省人民医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捷教授,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潘挺睿教授和波士顿科学BD吴力越高级总监出席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
01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寄语CCI第六期和第七期学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CCI主席/创新学院校长葛均波院士发表致辞和寄语。他表示,CCI自2015年9月11日成立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创新转化路径和模式,这其中有一大批人的努力、支持和奉献。时代赋予创新者责任——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为心血管领域创新做力所能及的事。
葛院士致辞
他指出,任何事情仪式感很重要,CCI举办创新学院第六期毕业典礼和第七期开班亦是一种仪式。过去这些年,CCI培养了很多学生,虽然第六期学员由于疫情线下交流少,但这也是一种历练。他希望从CCI毕业的学生都能超越导师,成为有思想,有明确目标的人,在各自领域成为风向标。每个CCI学员在毕业时都能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专利。CCI是一个平台,学员中有医生、投资人、企业家和工程师,新学员要珍惜同学情谊和这段即将开始的珍贵旅程,期待未来CCI学员中能出现一批人物。
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倪瑞院长致辞表示,今年7月1日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和CCI建立正式合作关系意义非凡,可以说是双赢。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的生物医药工程等学科优势可赋能CCI的创新,而对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而言,通过和CCI的合作增强学科建设,形成由学科高峰向学科高原转变。 CCI创新学院学员本身已是各领域的翘楚,他 希望在CCI和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的共同配合下,新一批学员未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将在课程内容上、教室等硬件设施上以及后续毕业典礼等活动上做好服务。
倪瑞院长致辞
波士顿科学心脏介入中心高级总监臧晶女士致辞表示,非常荣幸和CCI走过7年路程,很多医生、工程师、企业家以及投资人在CCI创新学院平台上碰撞、学习,将产品真正落地。目前,心血管领域投资初创项目越来越多,创新以及技术迭代在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引擎。波科自2015年起和CCI合办创新学院,初心始终不变——推动整个医疗领域最终造福于医患,波科收获巨大,CCI同样桃李满天下。她认为,CCI的力量会越来越大,始终有年轻的心,年轻的思维,创新的想法,CCI会更加富有活力。道阻且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臧晶女士致辞
02
满载一年的知识迎来收尾
第六期学员圆满毕业
9月4日上午,CCI创新学院第六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近一半学员亲临现场,参加这一庄重的仪式,为自己这一年的创新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7月1日CCI与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自今年起,从CCI毕业的学员,不仅能获得由CCI颁发的毕业证书,同时还能获得由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颁发的课程证书,CCI由此进入“双证时代”。
葛均波 院士、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潘挺睿教授以及波科吴力越总监为来到现场的40余名第六期学员颁发了“双证”。
在现场的第六期学员领取证书
结合过去一学年的综合表现,CCI创新学院第六期分别产生“最佳项目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团队奖”和“最佳学员”四个奖项。江苏省人民医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捷教授和葛均波院士分别揭晓了奖项获得者,并为获奖学员/团队颁发了奖项。
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陈莎莎医生荣获“最佳项目奖”;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泰州研究院执行院长顾兴中拿下“最佳表现奖”;“最佳团队奖”则由“H组——心火队”摘得;“最佳学员”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纳精密加工研究中心主任、嘉兴嘉创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嘉兴匠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沈斌。
滑动查看更多
学员颁奖
颁发奖项后,作为CCI创新学院的传统,第五期最佳学员高林明对本期最佳学员沈斌进行了CCI“创新之玺”的交接传承。
交接传承“创新之玺”
当天上午,第六期最佳学员沈斌,第六期“最佳项目奖”获得者陈莎莎医生,第六期“最佳表现奖”获得者顾兴中教授在毕业典礼上分别对各自项目进行了精彩汇报。
滑动查看更多
学员项目汇报
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CCI创新学院第六期毕业典礼落下了帷幕。毕业并不代表终点,而是新征程的开始,意味着又一批CCI-er将化身“火种”激励更多同行者,期待着更多优秀的心血管创新项目卓越而出。
03
带着希望开启创新之旅
第七期学员开班,完成首站学习
在非常紧凑的日程中,CCI创新学院第七期84学员也正式开学。
CCI创新培训部部长张宁介绍了本期学员的招生情况、培训体系、项目服务转化流程、学员纪律及积分规则。
张宁部长做介绍
自5月1日启动招生以来,CCI创新学院第七期招生受到行业广泛关注,共计417人报名,较去年新增50人。经过初步筛选、笔试和面试三轮评审,最终84人被录取,涵盖临床医生、投资人、企业家和工程师等。其中第七期申请医生的科室涉及较广,非心血管科室包含了康复、急诊、骨科、肿瘤、眼科、放射、全科、神外、皮肤科等多学科,并首次录取护理、皮肤科、急诊、骨科等非泛血管学科创新人才。
第七期学员合影
据介绍,本期培训将采取3+X+3的培训模式,即1-3站为基础理论的通识性培训,也是整体课程的第一阶段,以项目筛选站(X站)为界限,4-5站为创新门诊,一对一针对性为学员创新项目提供咨询,亦是整体课程的第二阶段,第6站则为学员项目毕业汇报。
遵照CCI创新学院第七期的培训模式,84名学员开启了首站创新学习。培训课程紧贴创新转化主题,从心血管创新史及展望,临床需求的发现和筛选,CCI的文化和历史到医疗器械创新的基本原则,精彩纷呈。
作为CCI创新学院校长,葛均波院士用故事带学员回顾了心血管技术发展简史,详细讲述了冠脉介入、心脏瓣膜等介入创新技术的历程,提出了自己对创新的思考和感悟,并通过CCI的创新实践,指出未来创新的发展方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CCI秘书长沈雳教授回顾了CCI七年的发展历程并穿插分享了CCI的文化,促进新学员更好地了解和融入CCI。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首席创新官、CCI副秘书长/医工协作部部长吴轶喆教授深入浅出地通过介绍美国斯坦福大学BioDesign的创新理念和 模式,为大家上了一堂关于如何发现和筛选临床需求的课。
CCI金牌讲师、江苏省人民医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捷教授用非常幽默的语言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医生的创新方法和关键节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CCI技术研发部部长潘文志教授提纲挈领为学员们进行了有关于医疗器械创新原则的培训,并分享了医疗器械创新相关的经验和感悟。
滑动查看更多
各位导师授课
04
愉快“破冰”
携手共创新“心”辉煌
9月3日晚,为加强新学员之间以及新学员和往期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CCI创新学院特组织破冰活动。
沈雳教授在活动上表示,CCI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搭建医生创新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自主原始创新。历经七年发展,在葛均波院士的带领下,CCI不断迈向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形成创新转化生态链闭环,完成从实践到理论体系的探索。
他指出,CCI发展的点点滴滴成了很多人的美好回忆,现在第七期学员找到了新的“家”,往期学员回到了“家”。在此欢聚时刻,与各位同道共同探讨未来创新发展非常难能可贵。未来的创新有很长的路要走,CCI将与大家一起共创新,闯未来!希望新一期学员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对人生成长的追求,在CCI尽情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同时收获良好的友情。
沈雳教授讲话
依据后期培训需要,第七期84名学员被分为A、B、C、D、E、F、G、H八个小组。在当晚的活动上,每组学员积极互相介绍,加强彼此之间的深度交流,为后期团队创新实战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每个小组经过热烈讨论,派代表当众宣布了自己的组名和口号。
就在“破冰”达到高潮之际,CCI四期学员、上海九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孙尧伟慷慨激昂地作了主题为《元宇宙和医疗》的演讲。此外,CCI二期学员、鼎科医疗创始人翁玉麟,CCI二期学员、同济大学副教授齐鹏,CCI六期学员钱童心以及CCI六期学员沈斌作为往期学员分享了自己在CCI的所获所感,激励新一期学员敢于挑战,勇于创新。
滑动查看更多
主题演讲及往期学员谈感悟
同时,CCI颁发了新一期“最佳伯乐奖”,以鼓励大家为CCI推荐更多优秀学员。本期获奖者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高血压中心主任,CCI执行委员张毅教授。
最佳伯乐奖获得者揭晓现场
在不断地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下,“破冰”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第六期毕业典礼&第七期开班活动各环节主持人分别为CCI秘书长沈雳教授、CCI副秘书长/医工协作部部长吴轶喆教授、CCI副秘书长/战略发展部部长李晨光教授、CCI对外联络部部长裴志强教授、CCI四期学员葛坦谛。
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活动主持人
第六期学员带着收获回到自己的岗位,他们的创新脚步会越来越稳,路会越走越宽。第七期学员则怀着对创新的憧憬和热爱,踏入CCI创新校门,相信来日他们也会取得优异的创新成绩,真正学有所获,取之临床,用至临床,造福患者。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策划 :沈雳
本文作者 :CCI
后期制作 :凌武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