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 CT/MR多模态显像乳腺癌术后肝多发转移一例

2022
09/07

+
分享
评论
成都高尚医学影像诊断
A-
A+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每年北美约有19.2万人患乳腺癌,约15%发生肝转移。

病史摘要

患者:杨XX,女,68岁,患者5年前行乳腺超声提示右侧乳腺包块,行“右侧乳腺单纯切除+右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提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核分级Ⅱ/Ⅲ级),皮肤及乳头未见癌,底部边缘未见癌,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术后给予4周期全身化疗,并定期复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

近年来由于疫情原因未规律复查,1月前患者一月出现右上腹部不适,行腹部超声提示:肝脏多发实性结节,性质?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肝脏多发稍低密度结节,转移?右肾上腺体部小结节,腺瘤?转移待排。

为明确诊断肝内多发结节及右肾上腺结节是否为转移,患者来到了成都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行全身PET/CT及MR多模态显像检查。

检查所见

PET全身MIP图:

PET/CT融合图:术区局部未见明显肿块及异常FDG代谢

PET/CT融合图:肝内多发低密度结节伴FDG代谢增高

PET与MR T2WI融合图:肝内多发T2WI高信号灶伴FDG代谢增高,较CT显示病灶明显增多

PET与MR DWI融合图:肝内多发弥散受限高信号灶

PET与MR增强融合图:肝内多发结节状及环形强化灶

PET/CT融合图:右侧肾上腺结合部稍增粗,FDG代谢未见增高

PET/MR增强融合图:右侧肾上腺结合部稍增粗,未见明显异常强化,FDG代谢未见增高

PET/CT-MR多模态显像提示:

1、右侧乳腺癌术后:右侧胸壁术区局部未见肿瘤复发。

2、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较大者约4.5cm×2.8cm×3.2cm),FDG代谢异常增高,提示恶性病变(多发转移性病变);全身其余部位未见确切转移性病变。

3、右侧肾上腺结合部增粗,FDG代谢未见增高,考虑良性病变(增生可能)。

乳腺癌肝转移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每年北美约有19.2万人患乳腺癌,约15%发生肝转移。我国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在许多大城市,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2位,30%一50%乳腺癌患者在原发肿瘤切除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在这些患者中,约45%的患者出现内脏转移,肝转移的发生率占8%-14%,肝脏是继肺、骨之后第三个常见的乳腺癌远处转移部位,55%-75%死于乳腺癌的患者在尸体解剖中可发现伴有肝转移,在晚期乳腺癌中,有5%-20%以肝脏为首发转移部位,5%-12%的乳腺癌肝脏为唯一的扩散、转移部位。

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

①早期病灶隐匿,可以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而随着病情进展,当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纳差、腹胀、体重下降和肝功能受损等表现时,提示肝转移病灶已较严重。当出现腹腔积液、黄疸、肝脏肿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时已属晚期,常难以控制。因此,对于诊断明确的乳腺癌及综合治疗后的随访期应常规检查肝脏,以便能在出现肝转移的较早阶段确诊。这也是能够进行外科干预的最佳时期。

②与其他部位转移相比,乳腺癌肝转移对化疗、内分泌等全身治疗的反应差,生存时间一般短于常见的其他部位转移(如软组织、骨、肺及胸膜转移等),是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癌肝转移最常用的有效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对诊断肝转移瘤具有较高价值。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显示病变的形态、范围、结构及密度等改变;结合增强扫描,可以分辨出血供相对较少的转移性病变,有利于发现小的肝脏转移瘤。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具有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优点,可用于鉴别评价肝脏肿块的良、恶性,早期发现小的转移性病变。近年来,PET/CT全身显像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将PET高灵敏度的代谢图像与CT高分辨率的解剖图像相融合,同时又能够在一次检查中对全身情况进行评价,提高了对肿瘤病灶的诊断能力。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增强CT。而PET/CT及MR多模态显像,把MR的软组织分辨力高的优势和PET高灵敏度的代谢图像相结合,发现肝脏中的转移病灶的敏感度更高。

讨论:本例患者,右侧乳腺癌术后,化疗4周期,一个月前腹部出现不适,外院CT提示肝内转移,右侧肾上腺转移可能。而通过全身PET/CT及MR多模态显像,强烈提示肝内多发转移性病变,且PET与 MR图像融合,发现了更多病灶,体现了PET/ MR多模态显像的优势。同时综合分析PET/CT及MR的图像,基本排除了外院CT提示的右侧肾上腺病灶为转移性病变的可能。

PET/CT/MR多模态显像优势

1、同时具有PET/CT、MR等多项检查功能,实现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势互补,提供更多信息。

2、MR弥补了软组织高分辨率的要求。

3、进一步提高了微小病灶及病变早期的检出能力。

4、多种影像信息相互印证,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可更准确反映肿瘤的边界、浸润深度、邻近器官受侵情况、肿瘤血供及功能代谢等情况。

6、肿瘤治疗前更精准分期、寻找原发灶、放疗靶区划定、治疗中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参考文献:

[1] 赵京阳,顾梅,党受涛,朱长雨.乳腺癌肝转移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15,10(11):1720-1722.DOI:10.3760/cma.j.issn.1673-4777.2015.11.046.

[2] 王圣芳,胡旭东,王小玥,杨国仁,马莉,左文述.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乳腺癌复发和转移诊断价值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12):945-948.

[3] 马焱鑫.PET-CT显像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校医,2009,23(5):577-578.

[4] 杨丽.MR不同序列诊断肝转移瘤价值的比较[C].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会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5] 李小平,黄雯霞,刘鲁明.乳腺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现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4):299-301,308.DOI:10.3969/j.issn.1009-0460.2003.04.027.

作者介绍

宋 旭 主治医师

毕业于湖北医药学院,从事影像诊断工作 8 年余,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所研究。

*文章来自成都高尚影像诊断中心公众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乳腺癌,肿瘤,肝脏,肝转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