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多角骨脱位较罕见,可为单独脱位,或合并邻近骨的骨折或脱位,脱位的小多角骨多脱向背侧。
一、月骨脱位
【受伤机制】 手于外撑位跌倒。
【诊断要点】
①正位片月上骨旋转与头骨重叠,头月关节、桡月关节间隙可消失;
②侧位片上月骨向掌侧脱位为特征性表现;
③舟状骨、头骨与桡骨关系保持原位不变。
二、经茎突和舟状骨的月骨脱位
【受伤机制】 手于外撑位跌倒,腕过度背伸。
【诊断要点】
①尺骨或桡骨茎突骨折;
②舟状骨中段骨折,近端与头骨重叠;
③月骨可向尺侧移位,月骨窝状关节空虚,对向掌侧;
④头骨位于月骨后方。
三、月骨周围脱位
【受伤机制】 摔倒时手背伸、尺偏和旋前位着地,发生月骨周围脱位。
【临床表现】 腕部肿胀向背侧突出,屈伸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压痛。
【诊断要点】
①正位片上头月骨重叠,关节间隙出现消失或变窄;
②侧位片上月骨原位不动,桡月关节正常,月骨上关节面空虚;
③头状骨位于月骨背侧缘的后上方;
④舟状骨向背侧脱位;
⑤可伴有桡骨背缘骨折。
四、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
【受伤机制】 摔倒时手背伸、尺偏和旋前位着地,发生月骨周围脱位。
【诊断要点】
①舟状骨骨折;
②正位片上头月关节间隙异常;
③侧位片上月骨原位不动,舟状骨近侧骨折块和月骨与桡骨的关系正常,月骨上关节面空虚;
④头状骨位于月骨背侧缘的后上方。
五、经茎突和舟状骨的月骨周围脱位
【受伤机制】 跌倒时手掌着地,腕过度背伸。
【诊断要点】
①尺、桡骨茎突骨折;
②舟状骨中段骨折,近端与头骨重叠;
③月骨可向尺侧移位,月骨窝状关节空虚;
④头骨位于月骨后方;
⑤月骨和舟状骨近端与桡骨关节可正常或向掌侧半脱位。
六、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
本病的主要表现与月骨周围脱位相似,只是三角骨与钩骨关节间的脱位取代了三角骨与月骨关节间脱位。
【诊断要点】
①月骨、三角骨及桡骨三者关系正常;
②其余腕骨向背侧脱位。
七、舟状骨脱位
【受伤机制】
舟状骨有旋转性半脱位与全脱位两种类型,两者受伤机制完全不同。前者系中腕关节移位时致舟状骨近端发生旋转性半脱位,较常见;而舟状骨全脱位为直接暴力所致,非常罕见。
【临床表现】 腕部症状多较严重,有时可伴有神经受压症状。脱出的舟状骨位于皮下,可触及。
八、小多角骨脱位
小多角骨脱位较罕见,可为单独脱位,或合并邻近骨的骨折或脱位,脱位的小多角骨多脱向背侧。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