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血栓最爱找的这几类人,看看有没有你?

2022-09-05 10:07   携康

血管是人体血液的运输通道,一旦血管堵了,就可能出现器官缺血,引起各种不适 甚至危及生命。

我们的身体内有一条河,河床是血管 河水是血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条河流也被污染,吸烟喝酒高糖饮食等不良习惯,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都使它负重前行,污染所带来的最大恶果是体内河床的淤积,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血管是人体血液的运输通道,一旦血管堵了,就可能出现器官缺血,引起各种不适 甚至危及生命。

请注意,血栓最爱找这几类人!!!

一、有遗传倾向的人

这类人群遇到其他诱发因素,如年龄增加、下肢扭伤、长期卧床、妊娠分娩等,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建议进行易栓症基因筛查

1.首次发生静脉血栓年龄<45岁,或发生动脉血栓年龄<40岁

2.新生儿发生不明原因血栓形成

3.自发性反复血栓形成

4.罕见部位形成血栓

5.口服华法林后发生皮肤坏死

6.女性反复自发性流产

7.家族成员中有血栓形成者

高血压患者

长期血压升高可使血管变硬,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血栓形成。血压长期升高或波动,易使血管内膜受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

糖尿病患者

长期血糖偏高易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动脉内膜增厚。再加上高血糖状态可导致纤溶和凝血系统失衡,血液黏稠度升高,导致血栓形成。

吸烟人群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在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尼古丁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栓加重。

久坐久站者

久坐时腿部肌肉收缩减少,下肢血流减慢,连续3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静脉出现血栓的风险;长时间站立会使小腿肌肉过于紧张,影响血液回流,促使血栓形成。

血栓病史者

有过血栓病史的患者,再次得血栓的可能性更大。

人体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都离不开血液的供应,血液带来营养,也带走废物

那么如何预防血管堵塞,如何养好血管。

以下几个症状可能是血管堵了

如果能早期发现血管堵塞的征兆,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突发胸闷:警惕肺栓塞

如果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后站起活动时,突然感觉胸闷气紧,要警惕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导致的肺栓塞。

肺栓塞危害很大,严重时可能导致猝死。因此,出现上述表现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胸痛:怀疑冠心病、心肌梗死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如果发生了堵塞、狭窄,心脏供血就会受到限制,缺血严重便会产生胸痛。

一侧肢体无力:当心中风

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包括上肢和下肢)无力,提示脑动脉或颈动脉发生了堵塞。同时还可能伴有说话口齿不清,一侧口眼歪斜、视物模糊等表现。

出现这些症状,无论能否自行缓解,请及时就诊。

走路疼痛:警惕下肢动脉堵塞

四肢动脉血管负责上下肢血液供应。下肢血管缺血时,行走时可能腿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 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就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静止时也会感到下肢疼痛(即静息痛),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伤口不能愈合,甚至组织坏死(坏疽)。

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一定要格外重视。

五个细节养出健康血管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减缓血管老化,生活中要注意这些行为习惯:

戒烟

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并刺激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因此,生活中尽量做到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饮食讲究

高油、高盐、高糖等重口味饮食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加重血流的负担。生活中,要多吃水果、蔬菜,少吃油腻、油炸食物。

坚持运动

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脂、血压和体重效果明显,还可舒缓压力,愉悦身心。建议选择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每次坚持30分钟,每星期5次。

作息规律

熬夜容易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尽量做到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睡觉。

定期体检

养成定期体检的健康观念,可以通过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进行自助体检,测量体重、BMI、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数据,快速获取健康报告并了解自身健康风险,一旦数据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积极干预和治疗,将危险降到最低。

来源:综合自网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尼古丁,黏稠度,糖尿病,血栓,堵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