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丁仁彧:救治危重病患者是我的使命

2022
09/06

+
分享
评论
健康中国观察
A-
A+

他多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伤员救治工作。从甲流疫情组建ICU病房,到H7N9重患的救治,从救治鞍钢爆炸伤员,到抚顺清原洪水救灾、再到本溪爆炸伤员救治,哪里有需要,他就责无旁贷的到哪里去。

48031662376019950

丁仁彧|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丁仁彧:救治危重病患者是我的使命

自2006年从事重症医学工作以来,他不断提高重症诊疗技术、积极开展高新技术钻研,他关注重症病人急性期炎症、凝血、免疫和器官功能损伤的同时,还注重慢重症患者转归等临床实践。他开展或参与开展的重症诊疗新技术包括:ECMO长途转运、重症信息化、高流量吸氧技术、杂合式血液净化技术、床头重症超声技术、间接能量监测技术等。16年来,他救治上万危重病患者,不断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平均医疗费用。他就是“最美医生”丁仁彧。

积极带领辽宁重症医学事业不断发展

丁仁彧主要从事与重症医学相关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丁仁彧的科学研究方向聚焦在脓毒症相关凝血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总IF值50余分。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辽宁省课题4项,参与编写书籍9部,实用新型专利2项。研究成果以论著、书籍等形式推广应用。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重症凝血领域的学术推广,作为团队骨干,参与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年会板块的设计、指南的编写、规范化重症诊疗技术的推广等工作。在恩师马晓春的指导下,积极带领辽宁重症医学事业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辽宁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以及辽宁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搭建了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学术平台、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平台以及诊疗技术质量控制平台。同时,带领团队致力于解决辽宁重症医学发展不平衡的难题,通过重症医学巡讲、基层行以及构建辽宁重症远程信息化平台等举措,为健康辽宁建设贡献力量。

他多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伤员救治工作。从甲流疫情组建ICU病房,到H7N9重患的救治,从救治鞍钢爆炸伤员,到抚顺清原洪水救灾、再到本溪爆炸伤员救治,哪里有需要,他就责无旁贷的到哪里去。2017年5月,他成为辽宁第二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的一员,担任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地区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首席专家。从82岁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到重症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产妇,一年的援疆工作,他带领团队救治重症患者近800名,用自己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塔城地区医院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重症医疗队。

84421662376020062

丁仁彧支援武汉抗疫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丁仁彧主动请缨,担任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队长,带领150名来自全省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抗疫前线,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三、四病区,总床位数80张,集中救治重症病人。进驻病房初期,面临着诸多困难,他带领医疗队员一边改造病房,一边救治患者,同时还制定重症医学相关的流程和各种规章制度。创造性的实行病人的分级管理,并根据疾病和患病人群的特点,提出“辽宁方案”:识别高危病人,早发现,早治疗,阻止其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集中救治极危重症,尽最大努力挽救他们的生命,降低病死率。他积极协调医务部门,筹集重症救治相关的耗材、设备,并帮助当地医院完善重症患者的管理流程。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口前移,一切为了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号召,丁仁彧带领的辽宁重症医疗队是援助医院的多支医疗队中最早使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血液净化、ECMO等生命支持技术的医疗队,带动整个院区救治技术的提升。建立“迷你ICU”,成立危重病人专护小组,创造了三病区40天零死亡的纪录。应用ECMO共25天,成功救治35岁极危重新冠肺炎病人。中央指导组对辽宁重症医疗队的救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武汉抗疫期间,丁仁彧还担任受援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指导全院危重症患者的诊疗。他将新冠凝血病、ECMO救治新冠、机械通气时机与指征等武汉抗疫的经验及时在辽宁省乃至全国学术会议上进行分享交流。作为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他还先后奔赴内蒙古二连浩特、满洲里以及辽宁葫芦岛等地,指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丁仁彧同志所在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支部书记,丁仁彧带领党员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的号召,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先后派出20多名医生、30多名护士(共100多人次)在湖北武汉、辽宁、河北石家庄、新疆乌鲁木齐,西安,吉林,上海等地参加救治工作,出色的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涌现出多名先进典型,十余人次荣获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这次疫情是一堂生动的党课,让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在实践中自觉践行“两学一做”的要求,在实践中检验基层党建的成果。先后有二十多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3名同志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有3名同志是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支部多次与医院兄弟科室、大学院校各级党支部进行交流。通过亲身经历,讲述抗疫故事,抒发爱党爱国的情怀,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

坚守科研一线,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

2020年11月,丁仁彧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设岗位。任期内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矢志爱国奉献、践行奋斗精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坚守科研一线,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开展研究,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他在科研与实践工作过程中坚持以人文医学为关注点,以重症医学的创新发展,实现服务健康中国、健康辽宁建设的工作任务。他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病防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等领域,牵头开展间充质干细胞保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重症感染合并DIC的抗凝治疗等科学难题。2021年,荣获“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辽宁省卫生健康委供稿)

文章来源 |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 2022年第9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危重病,丁仁彧,抗疫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