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风雷激荡,国内药企高层人事变动梳理

2022
09/05

+
分享
评论
柏思荟
A-
A+

国内创新市场竞争激烈,而核心岗位人才稀缺,造就了药企之间激烈的人才争夺。跨国药企健全和完备的培养体系为中国的创新药企输送了大量人才,如今跨国与本土药企“高管互流”已成主要趋势,今年这一现象也尤为明显。

对于创新药企业药企而言,科学技术和商业是双轮两翼。寻找能够推动公司战略发展、拓展业务的管理人才至关重要。而今年伴随着二级市场的寒潮和创新药行业的震荡,企业高管变动频繁。同时,本土药企对高级管理人才求贤若渴,跨国药企聚焦核心业务转型敏捷,都加速了医药行业的人事流动。

不久前(8月26日),云顶新耀宣布薄科瑞博士为投放更多时间于其个人事务,已辞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职务。薄科瑞于2020年加入云顶新耀,任公司CEO。此前,薄科瑞曾担任信达生物首席科学官;加入信达前,他是礼来中国外部创新高级副总裁。过去,薄科瑞曾是血液肿瘤科医生,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终身教授。

薄科瑞辞职前一天(8月25日),基石药业也公布了重大人事变化,创始CEO江宁军在引领基石药业六年的发展后,决定从基石药业退休。接力棒将转交给基石药业原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杨建新。公开信息显示,杨建新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湖北医学院医学博士。拥有逾25年海外大型跨国药企、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学术科研及生物制药研发的经验,涵盖从研究发现到临床开发阶段,在2016年12月加入基石药业。另外,杨建新还曾任百济神州临床开发部负责人及高级副总裁,领导四个肿瘤项目一期到关键试验阶段的临床开发工作,包括开发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PD-1单克隆抗体。此前,他还在美国科文斯、辉瑞、安进等公司有过工作经历。

同样是肿瘤学领域的风云人物邹建军今年4月从恒瑞离职,加入君实生物。君实生物在4月20日宣布提名邹建军为公司执行董事,并聘任其为公司副总经理并担任全球研发总裁,全面负责公司全球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邹建军在肿瘤临床治疗、抗肿瘤药物研发和新药临床研究等领域拥有近30年的丰富经验。在加入君实生物之前,她在恒瑞医药担任首席医学官、副总经理,在新基医药任中国医学事务负责人,在拜耳医药历任中国肿瘤研发部医学顾问、治疗领域负责人、Xofigo全球医学事务负责人(美国总部新泽西)。与恒瑞从老牌大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不同的是,君实生物正计划从Biotech转型为BioPharma,将在全球化上更上一层楼。而这可能是吸引邹建军的一个点,其全球研发总裁的职务将帮助君实更好地拓展海外业务。

与君实一样,同样是PD-1“三小龙”(信达、百济、君实)、且走向Big Pharma的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也都发生了高层人事变动。

信达生物在今年8月宣布首席商务官(CCO)刘敏因个人原因辞职,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担任信达生物商业化特别顾问。

作为信达商业化团队的首批员工,刘敏负责公司业务运营,包括市场销售、市场准入等,曾推动信迪利单抗(达伯舒)顺利成为首个医保报销的PD-1。刘敏在医药行业拥有超过20年的职业经历,曾经在多家跨国药企任职,参与业务管理、战略决策等工作。加入信达生物前,刘敏先后就任于阿斯利康市场总监、优时比销售总监、爱尔康北中国总经理、罗氏肿瘤事业部及普药事业部副总裁等职位。

百济神州在今年3月宣布血液肿瘤CMO黄蔚娟去向美国Biotech。 

百济神州3月初发布公告称,在2016年9月加入百济神州并担任血液肿瘤首席医学官的黄蔚娟,于美国当地时间2022年4月3日正式辞任公司血液学首席医学官(CMO)一职。一周后,Prelude Therapeutics宣布黄蔚娟将兼任公司总裁及首席医学官。Prelude是一家处于全球PRMT5抑制剂赛道前列的biotech公司。任命将在黄蔚娟从百济离职后正式生效。黄蔚娟还曾在基因泰克任职,十年间,主导了包括维奈托克和奥比妥珠单抗等,处于不同阶段的分子药物的研发项目。说到血液肿瘤,CAR-T疗法在近几年表现突出。致力于革新CAR-T行业的亘喜生物在7月20日宣布任命张苏华(Samuel Zhang)博士为公司首席商务官(CBO),专注领导亘喜生物在全球的业务拓展及企业战略规划工作,包括构建、洽谈、落地执行战略联盟及合作推进。这位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的新任CBO,曾在NeoImmuneTech公司任CBO。此外,张苏华还曾在礼来、辉瑞、百时美施贵宝、诺华以及Merus公司出任过各类管理岗位。

不难看出,许多本土药企的高管履历都有在跨国药企工作经历。虽然不少跨国药企的高管选择到本土药企继续发展,但也有一些高管在从外企转战本土药企之后,再次回归到跨国药企。

原默沙东中国区原总裁罗万里,在今年8月离开箕星药业,再次回归默沙东。

罗万里(Joseph Romanelli)在去年7月加入本土创新药企箕星药业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成员,而今年8月再次回归默沙东,担任人类健康事业部国际市场总裁,并加入默沙东执委会。罗万里在回归后常驻瑞士领导全球75个地区,超过14000名员工。虽然罗万里在箕星任职不到一年,但为箕星的发展做出诸多贡献,如扩大了箕星与Cytokinetics公司的合作关系,推进治疗心力衰竭的小分子药物omecamtiv mecarbil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此外,他还带领箕星与LENZ Therapeutics签订了针对老视治疗的LNZ100(乙酰克里定)和LNZ101(乙酰克里定+溴莫尼定)的独家许可协议。罗万里在加入箕星药业前在默沙东工作25年,在2016年至2021年期间领导了默沙东在中国的工作。虽然罗万里选择“离开“,但也有越来越多来自海外医药界大佬选择加入中国生物制药公司。

腾盛博药在8月宣布两项人事任命。Eleanor(Ellee)de Groot自8月15日担任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Eleanor de Groot在领导成长型生物技术公司的全球运营方面拥有超过20年经验,涵盖从早期到晚期临床开发以及商业规模生产等各个阶段。

同时,腾盛博药任命Aleksandar Skuban担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负责人,自2022年8月23日起生效。Skuban拥有超过25年的全球医药研发经验,曾领导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30多项治疗领域研究,涵盖从早期的概念验证到获得积极的注册成果。

SUMMARY小结

国内创新市场竞争激烈,而核心岗位人才稀缺,造就了药企之间激烈的人才争夺。跨国药企健全和完备的培养体系为中国的创新药企输送了大量人才,如今跨国与本土药企“高管互流”已成主要趋势,今年这一现象也尤为明显。一方面,国内创新药企对科研、高端人才需求的剧增使其将目光放眼至全球,希望通过寻找海外人才弥补人才缺口;另一方面,当内资药企将全球化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拥有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的管理型人才成为了拓展自身版图过程中重要的选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药企,人事,高管,激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