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医学白皮书2021版

2022
09/05

+
分享
评论
器械之家
A-
A+

40余年栉风沐雨,中国学者一手握导管,一手执导丝,从模仿、学习一路走到引领、超越,相信介入医学在我国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从1896年伦琴发现X线, 1953年首创股动脉穿刺技术,1964年Dotter治疗了首例下肢动脉狭窄的患者…… 介入医学在国际上扬帆起航。 我国介入医学起步于1970年代末 ,推广于1980年代,发展于1990年代…… 

01介入医学在国内发展迅猛 介入医学的神奇之处在于诊疗范围大,治疗难度高,在人体中探幽入微,几乎无所不能。 它对人体损伤较小,但发挥的治疗效果却非常可靠,而且显著!所以,介入医师已经成为今天医学界的"新宠"。 40多年来,介入医学在我国生根发芽,与国际同步发展,有些项目已成为国际领先水平,与欧美国家水平几乎齐肩!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介入医学事业繁荣发展, 加强并提升各级医院介入相关科室的管理,2018年11月,中国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应运而生。分会成立以来,按照介入医学的发展规律,建立介入医学医疗服务与管理标准, 强化行业自律,开展评价、评估和质量控制工作,将行业规范、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做实做细,切实为中国介入医学发展贡献了力量! 分会相继举办了三届中国医院介入医学管理大会,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共同就国内外介入医学医院管理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经验进行了广泛讨论与交流。 为客观反映我国介入医学机构的发展现状,分会还连续两年调研全国近千家介入医学机构,分析并发布《中国介入医学白皮书》, 为介入医学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初心于怀,使命在肩。 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分会第三次组织人力物力对中国医院介入医学机构的最新现状进行了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撰写了《中国介入医学白皮书(2021版)》。

02调查基本数据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由各家医院介入中心/科室自行填写, 共收到1345份调查结果,其中98.38%的调查结果通过微信提交。 每个省市参与调查的医院分布见图1,其中参与调查的介入医学机构广东最多, 占9.6%,河南、安徽紧随其后分列第二、三位,占比分别是8.7%、6.7%。 10591662336504551

图1 各省市参与调查的医院分布

03调查 结果分

本次调查内容涵盖介入中心/科室/组概况、人员梯队、医疗服务水平、科研实力、介入设备品牌及台数、教学水平、学科辐射等,旨在多维度评价我国介入医学机构的发展现状。

介入中心/科室/组概况

调查显示, 介入科室负责人96.75%为男性,女性仅占3.25%;年龄分布则40~49岁阶段最多,达到了45.67%;职称方面,正高级以上职称占比为55.96%,副高级职称占比为52.71%,初级职称占比为9.57%。 另外,介入科室负责人中超过4%担任院长、副院长职务。 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介 入中心/科室属于国家级重点学(专)科比例由去年的1.6%上升至2.35%,省级重点(专)科比例由去年的10.77%上升至11.19%, 具体见图2。

  71851662336504824

图2 参与调查的医院重点学(专)科情况

其中, 63.18%的医院具有独立介入科/介入治疗科/介入血管科,较去年提升了近13%。 其余分别隶属于放射科、肿瘤科、外科等,其中放射科具有独立介入学组的占到57.35%。见图3。

33861662336504909

图3 介入科隶属情况

同时调查显示,医院存在多个科室开展介入治疗的情况,包括 急诊医学部、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外科、血管外科、妇科、产科、呼吸科 等。 在开展的介入亚专科中,肿瘤介入开展医院数量最多,其余依次为 综合介入、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儿科介入、心血管介入 等,具体见图4。 15641662336504968

图4 开展的介入亚专科情况

从事介入的工作人员情况,1 345家医院共有介入医师8 716人,平均每家医院6.48名; 介入技术员3 511人,平均每家医院2.61名;介入护士10 895人,平均每家医院8.1名 。 1 345家医院中,896家医院(66.61%)有介入病房,共有36 033张床位,平均每家医院的床位数为26.79张;238家医院没有介入病房;211家医院正在筹建介入病房。 关于介入中心/科室拥有的设备,其中98.74%的介入中心/科室拥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较去年提升1.32%,品牌多为飞利浦、西门子和GE。此外, 60.29%的医院拥有胃肠造影机,品牌多为西门子、岛津、GE、飞利浦。 见图5。 37671662336505058

图5 各品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使用情况统计

物理消融机主要是射频消融机、微波消融机和氩氦刀,34.95%的医院有射频机,品牌多为RITA、奥林巴斯、立德、珠海和佳; 4 2.88%的医院有微波消融机,品牌多为南京亿高、康友和长城;8.29%的医院有氩氦刀,品牌多为以色列GALIL、美国Endocare和海杰亚。 在介入手术室管理归属方面 ,归属介入科管理的占到44.4% ,放射科占到21.12%,其余为独立公共平台、中心手术室、心内科等,具体见图6。 介入科患者主要来源其他科室转诊和介入门诊,分别占52.28%、31.76%。 10801662336505355

图6 介入手术室管理归属分析

介入人员梯队

(一)介入医师情况分析 1 345家医院共有8 716名介入医师。 94.6%医师为男性,其中78.3%毕业于附属医学院,3.0%有出国学习一年以上的经历 ,具体学历、职称、年龄、毕业专业等数据见图7,图8,图9,图10,图11。 1181662336505445

图7 介入医师学历情况

15461662336505521

图8 介入医师职称情况

52541662336505729

图9 介入医师年龄情况

7021662336505823

图10 介入医师专业情况

28871662336505907

图11 介入医师出国经历情况

(二)介入技术员情况分析 1 345家医院共计3 511名介入技术员,硕士博士学历占27%; 主任技师职称占3%、副主任技师占8%、主管技师占33%、技师占56%。 见图12,图13。

  22441662336505956

图12 介入技术员学历情况

70511662336506026

图13 介入技术员职称情况

(三)介入护士情况分析 1345家医院共计10 895名介入护士,护士构成方面, 42%的护士为大专学历,具体学历和职称构成见图 14,图15。

43461662336506084

图14 介入护士学历情况

311662336506132

图15 介入护士职称情况

医疗服务水平

(一)介入病房情况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介入中心/科室的住院人数、住院时间、病床使用率较2018年略有降低 ,但是较2019年已经有了恢复的趋势,尤其是年平均门诊量已经超过2018年,具体见表1分析。 表1 2016—2020年5年来病房情况

701662336506271

1345家医院的神经内科共设有床位119 705张,平均每家医院为89张 。其中脑血管疾病专业床位55 145张,平均每家医院为41张床。神经外科共有床位75 320张,平均56张。 (二)介入手术情况 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1 345家医院共完成介入手术2 264 657台,平均每家医院完成1 683.76台, 其中介入科平均完成872.03台手术 。 介入中心/科室自 2016—2018年3年来介入手术各级和各类手术量基本呈增长趋势,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由于疫情的原因, 除三级手术外,其余各级手术均较上一年略有下降,而2020年随着疫情的控制, 一二三四级手术均较2019年呈现了增长趋势 ,而且三级手术平均量已明显超过疫情前。见表2、图16。 表2 2019—2020年2年手术平均量对比(台)

91081662336506327 

8801662336506370 

图16 各级手术占比 介入科手术种类及例数中,神经介入平均例数和综合介入平均例数都在逐年增长,外周血管平均例数最近三年一直持平。 以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为例,2019年肝肿瘤化疗与栓塞开展50~100例的医院居多, 而2020年则100~300例最多,比例达到了18.56%,治疗水平也在国际上可圈可点。开展肝肿瘤化疗与栓塞手术的医院远多于肝肿瘤物理消融术。 肺肿瘤化疗与栓塞与肺肿瘤物理消融术都相对开展得少一些。 还有一些医院开展了经皮经肝治疗梗阻性黄疸、外周动静性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气管支架、椎间盘治疗开展得很少。 神经内科有30.81%开展了动脉瘤夹闭术, 23.42%开展了血管畸形切除术,35.14%开展了脑出血清除术 。见图17。

  261662336506561

图17 神经内科手术情况 (三)医疗纠纷情况 2020年,9.37%的医院有医疗纠纷事故发生, 与2019年基本持平,相比于2018年的25%左右,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大幅降低。见图18。

  73801662336506611 图18 2020年医院有医疗纠纷事故发生情况 (四)医学影像设备情况 80.87%的重症监护室都符合规范要求,其中,78.52%能够满足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医学影像科基本具备多普勒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CT、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等设备,具体分析如图19 。

  88721662336506668 

图19 医学影像设备情况

科研实力

在调查的1 345家医院中, 近5年来介入科室共承担课题1 412项,其中国际联合课题14项,国家级课题169项,省级课题550项,具体占比见图20, 介入还需要加强国际课题和国家级课题的申请和投入。 76761662336506715 

图20 介入课题情况 论文发表方面,787家医院提交了近5年来发表论文的数量,平均每家中心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13.77篇。 其中SCI论文数量占到总论文数量的24.03%。论文影响因子在3.0~5.0分(含5.0分)的有678篇,5.0~10.0分(含10.0分)的有317篇,10.0分以上文章有90篇 。 著作和专利方面, 571家医院共主编或参编著作770本,482家中心/科室共获得专利913项,其中美国专利21项,中国专利852项。 获奖方面,共获得712项奖项,其中国家级31项,有9项是一等奖,省部级216项,市级465项。

教学水平

本科生教学方面,专业设计以医学影像学为主, 其中428家医院共培养介入研究生和博士生3 697名,共获得12项国家级和41项省级教学奖。 近5年来,调查医院共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20个,省级继续教育项目451个。 03     最后总结 介入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各大中型医疗机构普遍设置的临床专业学科,也是继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之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 其既不同于内科的"吃药打针",也不同于外科的"开刀手术",而是在先进的影像设备引导下, 通过置入体内的特种导管等微创手术器械,在体外进行操作和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费用低的优势,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我们尝试通过数据调研、白皮书的形式客观反映我国介入医学现状,推动我国介入医学健康发展。本次参与调查的医院有1 345家,是截至目前我国数量最多的关于介入医学机构现状的调查 ,一定程度代表了我国介入医学机构的发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63.18%的医院具有独立的介入科。 同时调查也显示,医院内部存在多个科室开展介入治疗的情况,包括急诊医学部、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外科、血管外科、妇科、产科、呼吸科等。 介入设备普及率较高,98.74%的医疗机构都拥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60.29%的医疗机构拥有胃肠造影机,而物理消融机主要是射频消融机、微波消融机和氩氦刀 。 介入医技护人员的人才梯队也日益完善,年门诊量、住院病人和手术量在逐年提高。 介入中心/科室自2016—2018年3年来年门诊量、住院病人和手术量逐年上升,因新冠疫情影响,2019年门诊量、住院病人略有下降,而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 ,介入中心/科室的住院人数、住院时间、病床使用率均呈现恢复趋势,尤其是年平均门诊量甚至超过疫情前的2018年,增幅达20%。 调研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介入医学发展的不足,和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相比,仍需加大介入医学中心/科室的建设,完善各级医院介入科室/中心的管理,加强介入医师队伍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介入医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介入中心/科室建设初见成效

介入医学作为与内、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临床学科之一,目前在全国医院中设立了独立介入科的医疗机构逐年增多, 由2020年的50.49%,再到2021年的63.18%,我们必须要承认介入医学在我国的发展,但与医院相对应的外科学科相比,介入学科的医师人数较少, 本次调研发现平均每家医院从事介入的医师仅有6.48名,因此中国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也将联合各方力量推进我国介入学科的建设。

门诊量、手术量均有序恢复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介入中心/科室的住院人数、住院时间、病床使用率较2018年有明显降低, 但是较2019年已经有了恢复的迹象,尤其是年平均门诊量已经超过2018年。 介入中心/科室自2016—2018年的3年来介入手术各级和各类手术量基本呈增长趋势,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由于疫情的原因,除三级手术外,其余各级手术均较上一年略有下降 ,而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一二三四级手术均较2019年呈现了增长趋势,而且三级手术平均量已明显超过疫情前。

介入中心/科室管理亟待完善

调查显示,医院中介入中心/科室存在多头管理和开展治疗的情况,国家有关部委仍然没有"介入医学"专业的学科设置和相关代码, 这对于介入医学的规范化发展与管理极为不利,需要介入医学所有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积极呼吁,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国介入医学专业学科平台建设。 中国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也将牵头建立我国介入中心/科室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强管理。

介入中心/科室教学科研实力略显薄弱

随着我国介入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普及,一批批优秀介入医师、介入专家、介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团队不断涌现出来,但与影像学科及其他临床学科相比,介入人才队伍总体水平和数量仍有很大差距。 同时,现有介入医师队伍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水平也有待提升。鼓励临床医疗与科研并重,除了要有较高的临床介入诊疗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尤其需要加强国际课题和国家级课题的申请和投入。 40余年栉风沐雨,中国学者一手握导管,一手执导丝,从模仿、学习一路走到引领、超越,相信介入医学在我国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科室,医师,医疗,调查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