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泼:带着“团队”一起进步
蒋永泼,副主任医师,硕士,中共党员,恩泽路桥急救中心党支部组织委员,恩泽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浙江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台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台州市211人才称号,美国AHA心肺复苏培训BLS、ACLS培训导师。主持市级以上课题3项,第一作者及通讯发表SCI 7篇,核心杂志3篇,参编专著2本。
春去秋来,这已经是急诊监护室副主任医师蒋永泼来恩泽医院的第二个年头。2021年4月,蒋永泼来到恩泽医院急诊科监护室开展工作。他的到来如一缕春风,让急诊科的面貌焕然一新。
恩泽医院急诊监护室成立的时间比较晚,治疗能力上存在一定进步空间。蒋永泼一入科室,先去了解各位医生、护士的知识储备,再同护士长一起建立了ECMO小组、机械通气小组、B超小组等多个医护一起的亚专科小组,同时针对每位医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每个月开展各类知识系列的业务学习。统筹计划,逐一点评,复盘总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临床实践中耐心指导,尽最大努力让年轻医生能尽早掌握监护室的常规救治,不落下一个人。
蒋永泼的到来,也让ECMO这一重要生命救援技术在急诊科扎实落地。ECMO(体外肺膜氧合),主要用于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支持,是衡量一个医院危重症抢救能力的重要技术。刚开科时,急诊监护室在ECMO的使用上,常需联系台州医院或综合ICU的医生援助,缺乏独立上机的经验。而蒋永泼来到急诊科后重整旗鼓,带领医生护士反复演练ECMO。从理论知识、工作原理到机器拆装、参数设置,再到各种突发状况的处理等,手把手指导,耐心把控每个细节。“他对大家非常负责,即使因为迫不得已的事情不在医院,他也会在微信群上交代很多东西”,同事卞兵兵说到。如今,急诊科不仅可以独立开张ECMO的上机及管理工作,甚至常常受邀到外院开展相关技术培训。
蒋永泼不仅在临床上为急诊科“筑牢堡垒”,还在科研上全力“武装队伍”。科研力量薄弱是急诊科的“旧疾”。对此,蒋永泼组建了科研小组,定期邀请科研大咖分享科研经历,更是亲力亲为,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写文章、做科研。他遵循授人以渔的教导理念,在发掘出有科研价值的病例后,往往指明大致方向,让大家主动学习探索,再定期组织科研汇报,为大家答疑和复盘。
他对年轻人的培养与关照,言语上说的不多,更多的是付诸实际。“大家碰到什么问题,他第一时间就来了。就算是休息时间,他的手机也是24小时开机。有时甚至半夜一两点钟发他微信,他也马上就回”,同事卞兵兵回忆到。虽然在科室里是“老师”的身份,但蒋永泼与大家没有距离,是亦师亦友的存在。大家心里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直接向他袒露。他也总是对科里的年轻人说:“我没比你们大几岁,你们平时可以称呼我为泼哥”。
对待患者,蒋永泼更是无微不至。急诊科监护室的情况比较特殊,不像普遍病房有家属陪同,蒋永泼便担当起家属的角色,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温暖。很多患者容易出现谵妄,蒋永泼每次碰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坐下来陪他们聊聊天,嘱咐护士给他们放放音乐、看看视频,让患者在监护室里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每当患者有需要,只要一个电话或微信,他即使身在外地,都会第一时间赶回来救治。
在蒋永泼与急诊科并肩作战的一年半里,急诊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医护个人能力都在极速成长。虽然急诊科年轻医生占多数,但年轻也代表着激情,代表着无限可能。相信在急诊科上下的齐心协力下,这条“绿色通道”在未来必定更加畅通无阻!
供稿 | 卞兵兵
编辑 | 卢希
责编 |李沂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