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帮助帕金森病患者拜托夜间症状的困扰,就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发病情况实施精准治疗。
文章转载自:广州功能神外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等,还要大约7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夜间症状。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夜间症状虽然发生在晚上,但它不仅会让患者夜间无法安眠,也会影响患者白天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大患者及家属重视起来。
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出现哪些夜间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的夜间症状可以分为三大类:运动症状、精神症状和睡眠障碍。
1、运动症状
主要包括夜间运动不能和肌张力障碍、清晨运动不能和肌张力障碍、痛性痉挛、震颤、床上翻身困难等。
这些运动症状与帕金森的典型症状较为类似,属于疾病进展和治疗不足的表现,其发生原因主要在于睡前使用的抗帕金森病药物不足,以至于不能维持疗效到后半夜。这些症状可以导致患者翻身困难、起床困难,从而引起褥疮、误吸、肺炎和窒息等可以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状况。
2、精神症状
主要包括幻觉、生动的梦境、惊恐发作、抑郁发作、痴呆、焦虑、恐惧、精神错乱等。
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主要发生在夜间。其中,幻觉可能是帕金森晚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左旋多巴制剂、DA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胺等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所引起的副反应;抑郁、惊恐发作、痴呆等特定的精神障碍与帕金森病的进展有关;焦虑、恐惧、精神错乱等精神症状则多与药物治疗相关。
3、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夜间针状,约有60~90%的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失眠、快速动眼睡眠期睡眠行为异常、不安腿综合征、周期性腿动、白天过度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等。
睡眠障碍的发生与精神症状、不安腿综合征、夜尿增多等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关,也与左旋多巴等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使用有关。
4、夜尿增多
有很多帕金森患者还会出现夜间小便次数增多的症状,可能一晚要起床3~5次以上,严重影响睡眠。夜尿增多可能和帕金森病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关,受损的神经对膀胱肌肉控制能力减弱。有时也和帕金森病本身运动症状控制不佳有关。
那么,应该怎样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夜间症状呢?
从前面可以看出,不同夜间症状的发生原因是不同的,因此,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夜间症状需要注意四个字:精准治疗——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发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运动症状
既然出现运动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药物不足,那么,减少运动症状的关键也就是让抗帕金森病药物能够在夜间保持稳定而持续的疗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选对药物种类和剂型。相比于短效药物呈现脉冲式的血药浓度波动,提供24小时稳定释放的药物是更为合理的选择,如2018年上市的皮肤贴剂罗替高汀就在2021年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制定的《中国帕金森病指南(第四版)》中被推荐使用。
2、精神症状
当在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精神症状时,首先需评估患者目前的用药方案。由于抗帕金森病的多巴胺替代疗法与抗精神病治疗相矛盾,因此精神症状的治疗原则是:用尽可能少的多巴胺能药物控制运动症状,用尽可能少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病性症状。
3、睡眠障碍
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夜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且常常相互矛盾,因此控制起来相对复杂。治疗时需要针对其病因进行综合评估,明确其分类,再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比如可以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与运动症状相关的睡眠障碍,如果治疗效果不佳,还可以选择镇静催眠药治疗睡眠障碍。如果睡眠障碍与药物治疗有关,则需要适当调整药物的种类、用量和时间。
4、夜尿增多
针对夜尿增多的问题,也需要明确病因,对症治疗,一般可以通过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改善症状。如果这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总而言之,帕金森病的夜间症状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及时干预。而想要帮助帕金森病患者拜托夜间症状的困扰,就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发病情况实施精准治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由我国著名的帕金森病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席邵明教授领衔,联合该院神经内科、脑康复中心、神经外科和精神心理科组成。该团队秉承以帕金森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采用内科诊疗、心理辅导、外科手术干预以及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全程管理的医疗模式,搭建了帕金森病康复中心、干细胞治疗中心、神经调控中心以及心理康复中心等多个平台,开展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包括脑深部电极刺激技术、经颅磁刺激与深部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治疗)、肉毒毒素注射以及各种现代先进的康复技术和心理治疗等方法造福广大帕金森病患者。
专家介绍
邵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病学科带头人
•神经病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四川省康复医院院长,现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病学科带头人。
•2004年,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多学科融合模式的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诊疗中心,开展脑DBS(深部电极植入)治疗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曾获得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卫计委神经病学科学术带头人称号。
•擅长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以及重度强迫症、抑郁症的内科与脑深部电极植入的治疗,在脑血管病、头痛、眩晕、睡眠障碍以及其它神经系统的疑难杂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心得,在帕金森病与脑卒中的临床与康复一体化有独到的见解与经验。
秦明筠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系科部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精神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中枢痛学组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活检技术分会常务委员。荣获2020年、2021年“岭南名医”及第四届“羊城好医生”称号。
•1999-2002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勇杰教授,专业方向为功能神经外科。是国内第一批开展脑深部刺激手术(DBS)治疗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对运动障碍病、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精神疾病(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谭红愉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康复病区主任
•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分会秘书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MDT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经在美国华盛顿州的Inland Neurosurgery & Spine,Northwest Neurological Center研修DBS的术前评估、术中电生理监测及术后程控。
•擅长神经危重症、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肉毒毒素注射、DBS治疗的术中电生理监测与术后程控有丰富的经验。
张丽芳
神经康复科,神经病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二十余年,擅长帕金森病药物、康复治疗,术前评估,术后程控;脑卒中、记忆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2005-2006年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研究生课题;2010-2011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13-2014年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痴呆中心及药学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康复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帕金森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分会常委,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言语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参与出书二部。参与指南编写两个。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华脑疾病及康复杂志(电子版)编委。
张训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病区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脑认知与神经调控学组常委,广东抗癌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脑肿瘤、颅脑损伤、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脑肿瘤、三叉神经痛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及帕金森病、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手术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