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 • 医心向党、踔厉奋进】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吕建华:“援藏是满心向往,行善是医者本分”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他是第七批“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从京畿大地奔赴先心病高发的雪域高原,只为在自我修“心”路上,让更多人的生命得以绽放,他也是北京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家创始人,躬身践行、大力倡导,热心公益近二十载,致力于以己之力汇聚点滴微光向社会传递真情大爱。
吕建华
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三病区吕建华医生。
手术台上,他是“妙手修心”的先心病介入治疗专家,行医30余载不断精湛医术,除患者之病痛;公益事业中,他是义不容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创办“北京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家”,走进校园、企业、社区等地大力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让更多的爱心人士了解和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中… 当被问起是如何看待,“首都健康卫士”“身边的雷锋·最美北京人”标兵、北京市社会领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等这些荣誉称号时,吕建华医生的回答是:“我并不看重这些,这也并不是我所追求的。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本来就是我的职责,是我从医的初心。何况,我自己也很喜欢做这些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拓展了自己生命的厚度与宽度。这些才是主要的,荣誉反而成了非常次要的。”
PART1 援藏是满心向往 在雪域高原搭建起护佑健康的首支先心病治疗队伍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市)。作为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专家,通过志愿申请和组织审查,吕建华医生在2021年7月作为第七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奔赴雪域高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藏工作。在这期间,他在自身理想信念的支撑下,克服高原缺氧和思亲之苦,真抓实干、积极作为,推动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先心病介入治疗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为全区的先心病科普、筛查、救治和政策制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建西藏首支先心病介入治疗团队,实现自治区先心病患者不出藏获得高质量治疗
援藏期间,吕建华医生积极推进西藏自治区先天性心病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提高西藏救治先心病患者的能力,以心胸外科第一副主任的身份牵头,联合了由心内科、儿科、心胸外科、介入科、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组建了西藏第一支先心病介入治疗团队,自2021年11月开始,该团队常态开展先天性心脏救治工作,为全区各年龄段的先心病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截止到2022年7月11日,吕建华医生带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先心介入团队共成功完成介入治疗242例(0-18岁儿童175例,成人67例,平均住院日4.25天),很大一部分常年遭受先心病病痛折磨且经济相对困难的患者得以恢复健康。先心介入治疗团队的建立,不仅能够为西藏先心病患者提供正规、系统、有效和经济最优化的治疗,同时也结束了西藏地区先心病患者都需要前往区外治疗的历史,极大地提高了西藏地区先心病的治疗水平。
当地患者为吕建华医生送上锦旗(左二为吕建华医生)
此外,吕建华医生还以师带徒形式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先心病介入治疗团队,在他手把手的教学演示和培训指导下,其科室成员已经能独立完成简单先心病介入治疗操作。
吕建华医生与科室团队成员教学演示(右一为吕建华医生)
制定先心病定点救治医院准入标准,推动建立自治区先心病免费救治工作长效机制
先心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不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援藏期间,吕建华医生与自治区卫健委共同起草并制定了《西藏自治区0-18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定点救治医院准入标准》,部署在全区范围内扎实开展0-18岁儿童先心病筛查救治工作。按照“发现一例、救治一例”的精神要求,以安全、有效、优质、价廉和便捷为原则,于2021年12月成功开展对辖区内0-18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免费救治工作,并形成全区0-18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工作长效机制。
为了让自治区全区先心病患儿得到及时诊断和救治,援藏期间,吕建华医生作为自治区儿童先心病技术指导专家,与自治区人民医院组成的复筛团队,对那曲市11县(区)800余名0-18岁先心病患者开展集中复筛,发现需要介入手术治疗患者190余例。按照先心病患儿“发现一例、救治一例”的原则,陆续安排确诊患儿接受免费介入手术治疗,让西藏先心病患儿能够健康成长。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自治区人民医院也被自治区卫健委列为自治区内第一批先天性心脏病定点救治医院。在此期间,他还牵头成立了西藏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在西藏地区心脏病诊疗质控培训大会上以专家顾问身份作指导交流分享。
吕建华医生带队开展先心病患者筛查工作
回望总结这一年的援藏旅程,吕建华医生提到“援藏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是自己满心向往的事情”。克服高寒缺氧等极限自然环境对身心的种种挑战,从实现自治区先心病患者不出藏获得高质量治疗,到推动建立自治区先心病免费救治工作长效机制,其背后是吕建华医生希望在雪域高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仁爱之心护佑藏区人民健康的初心。建功雪域高原,书写无悔人生,相信这一年的援藏行一定是吕建华医生职业生涯中又一段特别珍贵而又难忘的经历。
医科院援藏医疗队部分队员凯旋合影(左二为吕建华医生)
PART2 行善是医者本分 在公益事业中不断拓展自己生命的厚度与宽度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我心目中的好大夫”....等等词条,是患者对吕建华医生医者身份的评价。然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吕建华医生还是中华骨髓库第100例、北京市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北京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协会创始人、秘书长。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的他,也非常热衷社会公益事业。
躬身践行,用行动诠释医者本色
2001年,吕建华医生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台湾慈济骨髓库一位捐献者给大陆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电视直播,在为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情谊所触动的同时,也得知了当时大陆骨髓库刚刚建立,库容量很小。此时的吕建华医生认为,自己作为医者,对捐献干细胞有专业知识的了解,应该率先去做这样的事,便毅然选择了主动报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直到2002年9月,他才成功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并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04年初,当有配型相合患者出现时,他义无反顾同意捐献,于同年4月15、16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全国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北京市第一例医务人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大力倡导,用责任引领公益之路
鉴于当时骨髓库捐献志愿者人数仍旧较少,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的吕建华医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吸纳更多爱心人士投入到这项公益事业当中来。于是,他又开启了一段可称之为“创业”的公益生涯。2004年12月,在北京市红十字会及中华骨髓库北京管理中心的指导之下,吕建华医生同其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共同筹备并组建了北京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家,这一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者组织。该组织秉承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以提高北京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稳定性,降低流失率,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中为目标,通过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传播红十字精神,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中,使更多的患者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吕建华与志愿者之家成员合影(左三为吕建华医生)
作为志愿者之家的创始人、秘书长,吕建华医生推动建立《北京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家章程》,让组织更加规范有序运行,并在2012年6月通过北京市社团组织审批,并以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协会为名正式注册。志愿者之家提供志愿服务至今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效应,多次获得中国红十字总会、北京市红十字会及中华骨髓库的表彰和奖励。
在管理和带领志愿者协会之余,吕建华医生经常身先士卒的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利用节假日及休息日及业余时间到高校、社区和企业开展公益宣讲,参与和组织看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向外地护送造血干细胞等各种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先后多次获得全国红十字会、北京市红十字会的表彰,获得了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北京市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奖章,以及西城区“文明市民标兵”、中华骨髓库百佳志愿者、北京市社会组织优秀党员、中华骨髓库五星志愿者等诸多称号。
当被问起是如何看待这些荣誉的,吕建华医生说,“我并不看重这些。作为捐献者,又做了这么多年志愿者,也许这些荣誉自然而然就会来。但是,这些并不是我所追求的。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本来就是我的职责,是我从医的初心。何况,我自己也很喜欢做这些事。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收获了个人素质的提升、能力的提高,拓展了自己生命的厚度与宽度。这些才是主要的,荣誉反而成了非常次要的。作为医生应该起带头作用,这种想法现在依然没变。据我了解,中华骨髓库捐献人员中,医护人员占的比例确实高于平均比率。他们的想法与我一样,用医学专业知识去带头、去倡导、去宣传、去救人。这也是不忘初心吧!”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如果说,医生职业里天然就带有利他性
那么渗入他们血液和灵魂里的仁心与大爱
便是激励他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动力源泉
祝愿所有医者
在成功与失望结伴、喜悦和悲痛交织的漫漫医路上
初心永挚,无问西东,医路芳华
部分资料来源:医务处
文字整理:党委办公室
编辑:党委办公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