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由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容易复发。
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都出现过头晕的现象
尤其是在长时间工作后
走路时蹲久了猛地起身后或者早上起床后
很多人觉得这可能是没休息好 没有什么关系
而有那么一种「晕」 抬头晕、低头晕 坐起来晕、翻身更晕
只有头一动不动时才不晕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62岁的杨阿公(化名)最近得了一种“怪病”,这种怪病的主要表现为“天旋地转般的头晕”。他不能躺,不能翻身,甚至不能坐起来,只要变换身体姿势或转头后,又会出现一阵头晕目眩。更痛苦的是,他还一边晕,一边吐。
于是,杨阿公的家人立即把他送到温医大附一院急诊科就诊。由于生命体征测量、抽血化验、头颅CT检查显示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于是急诊科医师建议阿公转至耳鼻咽喉科就诊。到了诊室,医生让阿公坐在一个特别的椅子上,转了几下之后,最终诊断为 “耳石症”。也是在这张椅子上,医生为阿公做了复位治疗。神奇的是,没过多久阿公的头晕症状就消失了,人也舒服了许多。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 Otolithiasis 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由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容易复发。
人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内耳中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前庭和半规管, 前庭中的球囊、椭圆囊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所以被称为“耳石”。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在前庭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上,但由于各种原因 使得耳石脱落过多,进入半规管,从而影响毛细胞的平衡作用,引起耳石症。 如果出现眩晕, 可简单用三个字来判断自己是否患上耳石症。
“短”——持续时间短暂,大部分小于1分钟,但可能反复发作。 “动”——与头位变动有关,比如躺下、坐起、转头、抬头等。 “床”——大部分症状出现与床有关系,比如起床、躺下或者翻身时头晕发作。
该病是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 20%~30%, 多见于40岁之后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内耳老年性病变、雌激素下降、骨质疏松、头部外伤、突发性耳聋等原因相关。
如何诊断耳石症?
临床上,我们可以通过位置试验来判断耳石脱落的具体位置。位置试验分为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
01
Dix-Hallpike试验
02
Roll试验
位置试验可以通过医生徒手操作和仪器操作两种方法来实施,上述案例中杨阿公治疗所使用的“椅子”就是一种诊断和治疗耳石症的仪器,它的全称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俗称 “耳石复位仪”。
如何治疗耳石症?
对于耳石症,耳石复位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部分耳石症患者经过一次或者多次复位治疗可完全治愈。 耳石复位治疗,即通过变换患者的头部位置, 使脱落的耳石颗粒通过重力作用,从半规管移出,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眩晕等病理反应。 可通过医生徒手操作(手法复位)和仪器操作两种方法来实施。 耳石复位仪器根据医生选择的预诊方案,带动固定在转椅上的患者进行诊疗。通过高清视频眼罩,实时记录患者的眼震情况,采集数据,分析判断患者耳石掉落位置。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治疗方案,控制仪器的主轴和辅轴带动转椅上的患者进行360度滚转复位,精准变换患者体位,利用重力或者惯性力,将异位的耳石移回到椭圆囊。 虽然手法复位无需工具,在门诊操作方便,但由于操作者不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身体配合程度协调不一致,使得该病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有很大差异。
耳石复位仪器的优势:
★ 可以精确和数字化的诊断,个性化治疗各种典型耳石症
★ 避免了手法诊断与治疗所引起的颈部及背部损伤等并发症
★ 设备运行速度快、角度准确,可重复性强,使诊断结果更可靠、治疗疗效更理想
★ 可以治疗各种难治性、嵴帽型耳石异位症
以下人群不适用耳石复位仪器:
★ 孕期妇女
★ 精神疾病患者
★ 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 静脉血栓及有破裂出血倾向疾病,如主动脉瘤、肝内大型血管瘤
★ 心脏病、血管支架术后、高血压、视网膜剥离、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慎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