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隐亭在围生期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32岁
患者性别:女
围生期心肌病转诊。
既往史:
妊娠36周时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无咳嗽,咳痰,当时患者及家人以为是妊娠所致,未进行诊治,入院前2个月自然分娩后上述症状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入睡,双下肢明显水肿,当地医院住院检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全心显著扩大,诊断为"围生期心肌病心力衰竭Ⅲ级",给予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琥珀酸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上述症状未见好转。
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心血管疾病史。
婚育史:25岁结婚,5年前首次自然分娩,无异常,2个月前第2次自然分娩,无人工流产史。
查体:
T 36.6℃,P 87次/min,R 24次/min,BP 110/90 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唇无紫绀,颈静脉稍充盈,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P2>A2,叩诊心界向双侧扩大,HR 100次/min,律不齐,第一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Ⅰ-Ⅱ级收缩期杂音,柔和,不传导,其他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风湿及免疫全套,甲状腺功能等均无异常。血cTnI <0.010mg/L(参考值0.010~0.023mg/),NTpro BNP 994 ng/L(参考值300 - 450 ng/L)。
X线胸片:全心增大。
心电图:心房颤动。
24h动态心电图:全程为房颤,心室率30~182次/min,平均心率62次/min,停搏>2.0s,54次,最长2.66s。
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6 mm,左心房内径37 mm,右心房内径43 mm,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41mm,室间隔厚度 8mm,左室后壁厚度 8mm,左心室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左室射血分 20%~30%。
初步诊断:
围生期心肌病
治疗:
溴隐亭2.5mg,2次/天。
毛花苷C0.2mg加入5%葡萄糖20ml稀释后静脉注射1次/天,5天后改为地高辛0.125mg,1次/天。
琥珀酸美托洛尔23.75mg,1次/天。
贝那普利5mg,1次/天。
胺碘酮0.2g,2次/天。
呋塞米20mg,1次/天,螺内酯20mg,1次/天。
华法令3mg,1次/天。
在入院第8天,心电监护显示夜间心室率37~50次/min,停用胺碘酮和地高辛后心室率60~70次/min,因贝那普利引起患者干咳明显,改用坎地沙坦4mg,1次/天。
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2周后好转出院。
出院诊断:围生期心肌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Ⅲ级。
出院后维持上述治疗方案,溴隐亭2.5mg,2次/天×2周;2.5mg,1次/天×6周,疗程8周。
3个月后随访时症状显著改善,诉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还能够做像洗衣服、做饭等家务事。复查心电图:房颤;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9mm,左心房内径34mm,右房及右室内径正常,LVF45%。成功施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
半年后再次复诊时查心电图,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mm,左心房内径27mm(正常)、右房及右室内径正常,LVEF51%。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与溴隐亭有关的不良反应。
延伸阅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