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病症128】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
导读
人类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称之为中枢神经系统)、颅神经与脊神经(称之为周围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称之为植物神经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它是人体的最高级器官,主宰着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在我们日常诊疗工作中,每天都要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处理各种各样的病症,并回答与其疾病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的常见问题按疾病的类别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广大神经系统患者的寻医问药提供指导和帮助!
——《神经系统病症300问》
Q:
张女士(湖南):我的朋友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医生说动成瘤就像“不定时的炸弹”,请问为什么?
A:
动脉瘤患者临床症状通常由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引起,死亡率很高,通常动脉瘤发生第一次出血后造成患者死亡或重残的约占全部病人的 50%-60%。而且,动脉瘤破裂的时间难以预测。动脉瘤发生出血时轻者为脑内小范围渗血,重者则由于动脉瘤囊壁破裂造成大出血,并常伴有脑水肿、血肿及脑疝。出血的表现方式有二:①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占 80%:②频内血肿,占 20%。颅内血肿也可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内血肿。脑内血肿的好发部位是:大脑中动脉瘤的血肿常位于颞上、中回;瘤体突向上方时,血肿常位于岛叶或额叶内。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引起的血肿在额叶眶面外侧或颞叶内侧面。前交通动脉瘤的血肿多在额叶内侧。胼周动脉瘤血肿易出现在扣带回。幕下动脉瘤出血累及脑干的占6.7% ~11.7%。脑室内血肿来源的常见部位是:颈内动脉 一后交通支动脉瘤血肿可由颞极的内下部破人侧脑室颞角;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易破至颞上、中回而入颞角:前交通支动脉瘤血肿扩展后经直回嗅区及胼下回达侧脑室额角;胼周动脉瘤可破入扣带回、胼胝体进入侧脑室额角和体部。
椎-基底动脉瘤因位于蛛网膜下腔,破裂出血后扩散的阻力小,因此不如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那样容易形成血肿。血肿形成时,除有定位症状外还会有颅内压急剧增高,如不及时手术可能因脑疝而迅速发生死亡。有学者对颅内动脉瘤作了病理分析,动脉瘤顶部发生破裂者占64%,侧壁破裂的占 10%,蒂部破裂的仅占 2%,而另有24%破裂部位不详。动脉瘤顶部受到的冲击力最大,结构上也最薄弱,故最易破裂。动脉瘤破裂后3周内通常以纤维素网为主形成新壁。这种纤维素多呈层状排列,较稀疏,缺乏韧性,所以了周内容易再次破裂出血。3周后动脉瘤附近软膜中的纤维组织逐渐长入新壁,并有较多的新生毛细血管,从而强化了动脉瘤的新壁,所以在第一次出血3周后,复发出血的机会也显著减少。可是新形成的动脉瘤壁内小血管也很容易出血,于是又再次形成以纤维素网为主的修复。这样出血、修复、再出血、再修复,使动脉瘤体逐渐扩大。综上所述 ,动脉瘤破裂出血、再出血的时间难以预料和预防,后果严重。因此,有人将之称为颅内“不定时的炸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