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谈“核”色变!我院肿瘤诊疗又添新利器
一提到核医学的检查,很多人存在着恐惧心理。但有时候为了疾病的进一步明确诊断,不得不进行一些带有辐射的检查,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医学检查,它对人体有危害吗?做完后要不要隔离呢?一起来听专家解答。
核医学检查是将放射性药物口服或注射入人体,利用体外探测仪器可以清晰显示药物在人体脏器或组织中的摄取和排泄情况,从而观察脏器的代谢和功能。它广泛地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核医学检查使用的核素,仅以非常少的量进入人体内,而且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非常短。患者体内残留的放射性核素,只要在注射完药物后的5-6个小时内尽可能增大与他人的接触距离、减少接触时间就可以,同时多喝水,有利于放射性物质的及早排出。所以不用太过于担心,核医学的受检者是非常安全的。
近日,新一代西门子Symbia Intevo Bold型SPECT/CT在我院核医学科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是一种新型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系统,具有先进的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更广泛,并可获得更加优质的图像质量。
SPECT/CT临床诊疗主要用于 全身骨显像
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还可用于明确原发性骨肿瘤的累及范围、缺血性骨坏死的早期诊断、不全骨折或应力性骨折的鉴别诊断、判断移植骨的存活情况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有无松动或感染等;
01 、肺显像
肺栓塞的诊断与疗效评估,慢阻肺患者肺减容手术适应症的评估及确定手术范围和部位;
02 、肾脏显像
简便、安全、无创的提供双肾的功能状态和疾病状态下的功能损害情况;
03 、心肌显像
核医学心肌灌注显像是无创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
04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显像
精准判断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功能、定位病灶位置;
05 、唾液腺显像
了解唾液腺摄取、分泌、排泄功能及有无占位性病变;
06 、其他脏器显像
可用于消化道出血显像、异位胃黏膜显像等等;
07 、各脏器SPECT/CT融合显像和定量分析
可测SUV值、CT值等,协助进行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等等方面服务广大患者。
核医学分子影像是将功能、代谢影像与解剖结构图像有机结合,既可了解病变的功能状态,又可精确定位并了解病变的形态学变化。除了SPECT/CT,现代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还包括PET/CT、PET/MR等,它们的诊断效能均远大于单独的SPECT、PET或单独的CT、MRI,可达到1+1>2的效果,在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及辅助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院核医学科拥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四类)的机构,具有独立研发各种新型放射性新药的资质,配备全球领先西门子Eclipse BTI快速居里回旋加速器及iThemba锗鎵发生器生产18F、11C、13N、68Ga标记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已超三十余种,其中十余种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应用于临床诊疗。如:68Ga-奥曲肽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18F/68Ga-FAPI在诊断各种疑难脏器肿瘤发挥重要作用,承接中科院B类先导子课题利用18F-AV45/18F-AV1451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病程评估方面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我院核医学科是全国较早开展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单位之一,常规开展PET/CT、SPECT/CT、脏器功能测定及放射免疫分析等核医学体内、外检查和各种放射性核素治疗,诊疗项目广泛。目前,我院新一代西门子Symbia Intevo Bold型SPECT/CT已投入使用,随着这些新型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将显著增强我院内分泌、神经、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疾病和肿瘤的诊疗水平,为推动安徽省核医学事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