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下出血怎么办?针头细如发丝的超微创手术了解一下!
黄斑是是眼睛感光的重要部位,也是人眼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位于视网膜的中心位置。一旦受损,可导致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中央固定黑影等症状。
近日,一名黄斑下大量出血患者在我院接受了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阿替普酶视网膜下注射和全氟丙烷填充术。术后一个月,该患者右眼视力由术前的0.06提高至0.4。
“谢谢医生,我终于又能看见东西了”。该患者对主刀医师、眼科眼底病亚专科主任董凯不停地表示感谢。据悉,该技术的使用填补了我省眼科超微创技术的空白。
该患者今年7月初,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挡,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黄斑下大量出血,建议去大医院进一步就诊。于是患者来到我院眼科眼底病亚专科董凯主任门诊就诊,董凯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患者右眼黄斑下的大量出血是由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简称PCV)所致。
PCV本身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种亚型,亚洲人常见,可以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当PCV导致黄斑区出血面积较大时,单纯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简称VEGF)药物治疗收效甚微。
考虑到该患者黄斑区出血面积大,病程时间相对较短,董凯与其及家属沟通后,决定为其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阿替普酶视网膜下注射和全氟丙烷填充术”。在眼科学术主任柯根杰教授的指导下,董凯主任带领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
术后一个月,该患者原本近乎失明的右眼视力恢复至0.4,后期再继续进行抗新生血管治疗,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患者视力,控制出血的再发生。
据董凯介绍,阿替普酶视网膜下注射技术是使用41G超精微注射针头完成的。此针头直径仅有90μm(微米),细如发丝,对视网膜造成的损伤几乎不可见,无需激光封闭,但是视网膜下注射技术操作难度极高,进针深度及位置的选择尤为重要,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大出血、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
对于PCV或者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或者视网膜大动脉瘤等眼底病导致黄斑区视网膜下大量出血的患者,病程在两周以内者,可考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阿替普酶视网膜下注射和全氟丙烷填充术。
董凯表示,黄斑出血的病因很多,比如年轻患者可能是病理性近视或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导致;中老年患者可能是PCV、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或者视网膜大动脉瘤等导致;眼外伤、眼部手术和脉络膜视网膜炎症以及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导致黄斑出血。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年龄在50岁以上或者600度以上高度近视,或者有家族史、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群,应当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平时避免受伤及做剧烈的运动和锻炼。
董凯提醒,当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专家介绍
董 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底病亚专科主任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
◆安徽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秘书
◆安徽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眼科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 后备人才
◆UC Berkeley,USA; Rostock,Germany访问学者
◆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
声明: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刘军 方萍
主编 / 方萍
责编 / 程玉涵 朱伟华
供稿 / 胡迪
组稿/方雯 朱伟华
审核/ 温跃春 郑昌成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