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一双慧眼,一探胸部CT的“切片”之旅。
“大夫我是不是做个增强CT比较好?”“我做CT这么频繁,会对身体有伤害吗?”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能听到患者对CT检查的各种疑惑。今天,且听北京协和医院“‘智汇胸外’科普团队”详细道来,借你一双慧眼,一探胸部CT的“切片”之旅。
CT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身体理解为一块巨大的未切开的吐司,在打开之前,无法得知这到底是原味的、蛋黄奶酥的、巧克力的、肉松的还是红豆的,而CT的扫描过程就像是厨师打开吐司的过程,展现胸腔内部的每一处细节。吐司中的红豆、肉松、巧克力、菠萝等食材,可以理解为肺内或者纵隔内的具体病变。阅片医生则像一个挑剔的美食家,对每一片吐司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
胸部CT哪家强?
其实胸部CT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以“胸部”二字开头的CT检查至少包括胸部低剂量CT(LDCT)、胸部平扫CT、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胸部增强CT四种,接下来我们以胸部平扫CT为基准,简单区分一下其他几种CT。
根据“吐司切片”的厚度不同,我们可以将CT分为平扫CT和高分辨CT,一般而言,标准的胸部平扫CT一般为5mm一层,一套胸部平扫CT胶片约有60-70层的图像,若你手中的胶片层面少于30层,那无疑是一套质量比较差的胶片,对于直径小于层面厚度的病灶,就有可能出现漏诊,好比一颗直径6-8mm的红豆,是完全可以隐身在一片10mm厚的吐司之中的。
而高分辨CT的层厚一般为2-3mm,这种厚度的切片基本能够覆盖肺内所有可疑的病灶。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发出疑问了,那1-2mm的病灶“隐身”了怎么办呢?其实对于胸外科医生来讲,1-2mm的“红豆”是很难判断性质的,即使没有被发现也无需担心。一般而言,5mm以上的结节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看“吐司”切面的“粗糙”与“细腻”程度,也就是CT的清晰度,根据清晰度的不同可将CT分为低剂量CT和平扫CT。胸部低剂量CT的“低剂量”主要指的是辐射量,其辐射量约为胸部平扫CT的1/6,却能满足基本的检查需求,即“发现病灶”。但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CT分辨率的下降,简而言之就是“看不清”,主要会影响医生对一些不典型病灶的性质判断。有研究表明,低剂量CT对直径≤3mm、3-5mm或>10mm的结节检出率分别10.0%、52.0%-88.1%和100.0%,且不易发现肺尖部位或肺门区同血管交界的结节、支气管内肺癌、中央型小肺癌以及邻近心缘或横隔膜的结节。
还有一种特殊的就是胸部增强CT,它主要的作用是区分体内密度相似的成分,也就是在CT上颜色相近的成分。还是以吐司来举例,假如我们现在面前有一份椰香芝士吐司,原料里有黄油、芝士,他们都是淡黄色,混合在一起的话仅凭肉眼就无法分辨彼此,假如有一种“神奇小颜料”,可以让芝士变色而黄油不变色,那就可以不依靠品尝区别两种成分。胸腔内也有一些类似的情况,比如肺门的肿瘤、淋巴结和血管都呈现软组织密度,在CT上均为灰色,此时就利用造影剂这种“神奇小颜料”,让血管变成白色,从而区分血管和肿瘤之间的界限,在不打开胸腔的情况下识别体内的情况。所谓的增强并不是增强肺的情况,想看肺实质更加清楚应该选择高分辨CT而不是增强CT,当然它也并不会带来更多的辐射量。
▲胸部增强CT示例(血管是亮的哟~)
CT辐射有多大?
辐射这个词我们非常熟悉了,但是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直观感受它的存在,这种未知也无形中增加了大家的恐惧。同样,在说明白胸部CT的辐射之前,首先需要建立几个概念:第一,电离辐射可以损伤人的身体,非电离辐射并不会;第二,辐射量可以被测量,其单位是戈瑞(Gy),为了比较不同类型和不同吸收剂量引起某种生物损伤的可能性,还有一个加权剂量单位,即当量剂量希沃特(Sv);第三,辐射通常由于对染色体中脱氧核糖核酸(DNA)链的直接损伤而导致细胞的死亡和改变,进而导致各种急性或者慢性疾病。
接下来就展示一下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电离辐射的主要场景,并对其辐射量和CT的辐射量做一下简单的对比。
主要电离辐射场景的平均辐射当量剂量
辐射源 | 平均辐射当量剂量 |
宇宙辐射 | 0.3-1.8mSv(每人/年) |
土壤辐射 | 0.48mSv(每人/年) |
氡气辐射 | 1.3mSv(每人/年) |
食物、水源辐射 | 0.3mSv(每人/年) |
飞行5小时 | 0.025mSv(每人/次) |
胸部平扫/高分辨/增强CT | 6.1-14 mSv(每人/次) |
胸部低剂量CT | 1.5-3.6mSv(每人/次) |
胸部X线片 | 0.01-0.1 mSv(每人/次) |
PET/CT | 5-13 mSv(每人/次) |
如果我们把胸部低剂量CT作为年度体检项目,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很严重的负担。当然,即使是胸部平扫/高分辨/增强CT的辐射量也不足以造成严重的身体损害,通常,安全的辐射剂量范围一年不能超过100mSv,因此在规范的就诊过程中,完善CT检查对身体的影响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一定要遵医嘱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切勿因为焦虑自行频繁检查。
特别提醒
1.如果是年度体检,建议选择胸部低剂量CT,其辐射量相对较小且能发现大部分需要关注的病灶;
2.如果是已有病灶的随访或术后的复查,建议做胸部平扫CT;
3.如果是比较小的病灶或者想辨明结节到底是“磨玻璃”还是“实性”,那就选择胸部高分辨CT;
4.如果病灶和肺门正常的结构混在一起,最好选择胸部增强CT(建议请胸外科专科医生开具)。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谨遵医嘱。
注意胶片不要卷,虽然将胶片卷起来方便携带,但是卷曲的胶片无论是手持还是挂在观片灯上都很难固定,大大降低了就诊效率。
建议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手中的多套胶片,并在胶片袋子上标注检查时间,对于胸外科医生,观察病灶的动态变化尤为关键。
把胶片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避免过度曝光影响阅片。
与爱同行
“智汇胸外”科普团队
“智汇胸外”团队由热爱科普的伙伴组成,既有专家“天团”,又有青年“小将”,从多学科、多维度呈现肺癌等相关疾病预防与诊治,以生动有趣的文字,让科普知识融入生活当中,真正做到与爱同行,守护生命健康!
团队成员
▲胸外科主任医师 李单青
▲胸外科主治医师 郭超
▲胸外科博士 张家齐
▲胸外科博士 赵珂
▲胸外科博士 周梦馨
▲胸外科博士 高雪涵
▲核医学科博士 王荣玺
▲胸外科博士后 杨丽冰
参考文献
[1] 毕金玲,盛茂,丁露,等. 低剂量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辐射卫生,2018
[2] 唐威. 胸部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D].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2015.
[3] Macmahon H, Naidich D P, Goo J M, et 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T Images: From the Fleischner Society 2017[J]. Radiology,2017,284(1):228-243.10.1148/radiol.2017161659
[4]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辐射影响与源[M]. 2016.
[5] Harrison J D, Balonov M, Bochud F, et al. ICRP Publication 147: Use of Dose Quantities i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J]. Ann ICRP,2021,50(1):9-82.10.1177/0146645320911864
[6] Zwirewich C V, Mayo J R, Müller N L. Low-dose high-resolution CT of lung parenchyma[J]. Radiology,1991,180(2):413-417.10.1148/radiology.180.2.2068303
[7] 20.1201 Occupational dose limits for adults.[Z]. 2021
文字/赵珂
图片/自网络
编辑/王敬霞 高雪涵
主编/陈明雁
监制/吴沛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