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相关的研究材料也被美国肝病学会(AASLD)杂志收录和应用,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累积临床使用经验,对于这个可应用于各种肝病进展风险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程的标志物做更多的探索!
2022年8月28日,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吴超教授带来的“壳酶蛋白肝纤维化检测在肝病全程管理中应用”隆重亮相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担任主持,全面阐述了由林标扬教授带领的普望生物团队原研的壳酶蛋白检测凭借早期预警、特异灵敏、无创便捷、动态精准的特点,成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进展监测“至优至简”的选择!
肝纤维化阶段在肝病全程管理中担任重要角色
肝纤维化是各种肝病向终末期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预后的重要环节,是唯一准确预测肝脏不良结局的肝脏病理学改变,并且指南和共识共同提出:对于HBV DNA阳性患者,无论ALT如何,肝纤维化程度是疾病进展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NAFLD患者发病率增速加快,瘦型脂肪肝发病率增高,肝纤维化作为NAFLD的疾病谱中的重要环节更加不容忽视!肝纤维化在组织学上是可逆的,在此期间给予积极治疗可以逆转,但是由于肝病具有隐匿性、异质性、长期性的三大特点,导致了目前的肝纤维化检测手段都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身经百战,全新的原研诊断产品丰富临床诊断效能
壳酶蛋白的发现是林标扬教授团队打破了以往的“假说性学说”,运用系统生物学理论、二代测序技术、高通量质谱技术以及大数据的整合分析技术,突破性的运用“发现性科学”方法,让大数据通过系统的整合分析呈现出最佳的结果。这一由中国原研的诊断产品在助力临床肝病全程管理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首先,壳酶蛋白可以筛查体检人群肝纤维化进程,全面评估肝脏健康。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我国正常体检人群中壳酶蛋白检测出严重肝纤维化比例已达6.83%,在高危人群(糖尿病、脂肪肝、慢乙肝、酒精肝等)体检中,严重肝纤维化的检出率高达18%以上,壳酶蛋白可以帮助初筛人群尽早的启动治疗。
其次,壳酶蛋白能够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显著肝纤维化,识别高危患者,目前已被列为脂肪肝肝纤维化诊断模型NIS4的指标之一,该模型诊断脂肪肝肝纤维化不受年龄、性别、2型糖尿病或肥胖的影响。
第三,壳酶蛋白能够有效诊断未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助力及时启动治疗。2019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单项会议之肝脏免疫学和遗传学大会上的报告表明,ALT≤40 U/L且壳酶蛋白>79 ng/ml的初治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壳酶蛋白水平快速下降,并且目前专家共识推荐壳酶蛋白作为ALT正常的未治疗慢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指标。
第四,壳酶蛋白能够即时监测已治疗肝病患者进展,个体化动态评估疗效。对于经治患者,壳酶蛋白可个体化动态评估肝纤维化进展速度,其变化早于病理和影像结果;徐小元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可通过壳酶蛋白治疗前后数值对比,来尽早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及时优化方案。
第五,壳酶蛋白识别肝纤维化进展的慢乙肝低病毒血症(LLV)患者,助力临床治愈。“十三五”重大专项数据显示,部分LLV患者肝纤维化仍处于进展当中,研究纳入的41位LLV患者中有21.95%在进展,壳酶蛋白检测能够准确识别出该类患者。
革故鼎新
我国体外诊断领域首个原研自定阈值的血清标志物助力临床
壳酶蛋白是中国体外诊断领域首个中国原研并走向世界的血清生物标志物,该标志物全称壳多糖酶3样蛋白1,由发明人和专利持有人林标扬教授命名其简称“壳酶蛋白”,并取商品名“甘纤尺”,意味着检测肝脏纤维化的尺子。在前期1000多例的多中心临床验证试验中,确定了壳酶蛋白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阈值:79ng/ml时,诊断各种病因导致的中重度肝纤维化特异度和灵敏度>90%。
为了探索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普望生物联合众多临床专家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一项研究纳入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98例初治CHB患者,所有患者经肝活检确认纤维化分期,并测量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以明确壳酶蛋白是否可用于肝纤维化诊断与分期。之后,为了验证壳酶蛋白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该研究招募了168名正常个体和85例晚期纤维化患者作为验证组。结果发现,当壳酶蛋白>78.48 ng/ml时,壳酶蛋白诊断晚期纤维化的AUC为0.9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8%和91.7%。另外一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刘平教授发起的500例初治的CHB患者肝穿病理肝纤维化评分和壳酶蛋白水平对比研究发现,壳酶蛋白浓度和肝活检组织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当壳酶蛋白浓度为79ng/ml时,相当于F2期末端。
尤其有别于既往所有肝纤维化评估手段的是,壳酶蛋白不仅对初治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有优异的诊断性能,更能灵敏动态评估肝纤维化的进展速度,林标扬教授和普望生物团队发现提出了壳酶蛋白动态监测肝纤维化进展的水箱模型。
壳酶蛋白是肝纤维化的驱动分子,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定量动态评估肝纤维化进展速度的指标。
目前,壳酶蛋白已进入3大指南2大共识推荐,并获得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以壳酶蛋白为核心的脂肪肝肝纤维化诊断模型也已被国外权威机构广泛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指南共识推荐的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及临床诊断阈值都是基于普望生物原研专利的壳酶蛋白检测做的临床研究数据,不是所有“壳多糖酶3样蛋白1”都是壳酶蛋白肝纤维化检测。
徐小元教授总结道:2020年曾开展过壳酶蛋白变化速度评估丙肝不同治疗方案疗效的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壳酶蛋白可作为监测治疗期间和达到SVR后数周内纤维化变化的敏感标志物,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肝弹性检测的盲点,早期识别治疗失败,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贾继东教授、尤红教授也对乙肝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目前相关的研究材料也被美国肝病学会(AASLD)杂志收录和应用,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累积临床使用经验,对于这个可应用于各种肝病进展风险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程的标志物做更多的探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