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白蛋白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拔管时机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史妍 刘存明孟雅玲 张斯璧 黄河 徐昊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南京 210029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07):678-681.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1014-00580
基金项目
江苏省青年医学重点人才(QNRC2016587)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CPB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手术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白蛋白(N/A)变化,分析其与术后拔管时机的相关性,以期为术后早期拔管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72例先心病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标准化的麻醉方法,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静脉诱导麻醉,以丙泊酚、七氟醚、苯磺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CPB停机后停止机械通气追加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同时关闭七氟醚挥发罐。
1.2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参数(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临床诊断、ASA分级,术中心脏停搏时间、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收集患儿术前(术前1 d)及术后(术后1 d)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并计算N/A。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及临床参数
患儿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参数见表1。
2.2 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及N/A变化比较
与术前比较,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t=17.06,P<0.001),白蛋白水平降低(t=6.81,P<0.001),N/A升高(t=17.32,P<0.001)。见表2。
2.3 影响术后白蛋白水平与N/A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文献,将年龄、BMI、ASA分级、CPB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N/A与术后拔管时间相关(P<0.05),与年龄、BMI、ASA分级、CPB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手术时间无关(P>0.05);术后白蛋白水平与年龄、CPB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拔管时间相关(P<0.05),与BMI分级、ASA分级、手术时间无关(P>0.05)。见表3。
2.4 术后N/A预测早期拔管失败的效能分析
以术后N/A为标准预测早期拔管失败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标准误0.051,95%CI 0.736~0.937,最佳截断值(N/A的诊断阈值)0.276,敏感度78.3%,特异性79.6%。见图1。
3 讨论
本研究及前期研究均表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PB患儿的术后拔管时间密切相关,据此推测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参与肺部炎症反应影响拔管时间。
本研究发现,CPB导致白蛋白水平下降,术后白蛋白水平与术后拔管时间密切相关。
本研究分析表明,术后N/A与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密切相关。本研究把术后24 h内拔管定义为早期拔管,研究结果表明,N/A预测术后早期拔管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最佳截断值0.276,敏感度78.3%,特异性79.6%,提示其在早期拔管的决断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