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下半场:互联网大厂转型做基层控糖先锋?
后疫情时代,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病管理迈入分水岭,数字化控糖成为必然,众多互联网医疗入局者,谁能拔得头筹?又将如何影响千亿糖尿病管理市场?
来源:诊锁界
作者:星翼
一场疫情,加快了慢病管理领域的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器械企业拥抱互联网的速度,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慢病管理领域的医疗版图。 百度联合国家糖防办落地基层医防融合项目,京东健康携手瑞金医院研发糖尿病AI医生,阿里健康尝试互联网+慢病保险,微医健共体在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三师共管”,慢病管理第三方信息平台“智云健康”跑通上市路...... 糖尿病管理领域从未这般热闹过,更重要的是,这场激烈的互联网慢病管理之争传递出一个信号—— 糖尿病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越来越深度、紧密。后疫情时代,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病管理走入分水岭, 更为融合的诊疗模式、更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01|互联网大厂斗法,糖尿病患者受益
慢病管理领域的竞争逐年激烈,早已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互联网大厂们的糖尿病管理市场之争,分别发展出 医药协同、医防融合、医险结合 等不同发展形态,由易入难,逐渐形成闭环。
腾讯、京东携手糖尿病药企
长久以来,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方式依赖药物,跟知名的糖尿病药企相互借力,是互联网企业的首选途径。 2017年初,腾讯就曾与礼来中国、丁香园共同推出“礼来糖尿病优行关爱项目”,并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单位启动试点。
该项目针对使用优泌乐胰岛素的患者,为患者提供“糖大夫”智能血糖仪和科普教育,医生得到实时精准的患者血糖数据之后可以判断病情、开具处方。当时,这一合作形式在国内颇具开创性,之后也有不少效仿者。 腾讯的老对手阿里,2019年与诺和诺德共同打造互联网+疾病智能管理平台“知糖生活”,患者可在该平台鉴别药品真伪、获得慢病资讯。 除了腾讯、阿里,京东健康也和糖尿病制药巨头赛诺菲达成了深度合作。 京东健康在2020年4月上线糖尿病中心之后,赛诺菲中国成为了该糖尿病中心的首家深度合作伙伴,为糖尿病用户提供创新药物、疾病教育等服务。 京东健康糖尿病中心,尝试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糖尿病管理闭环模式, 在线上,为内分泌科医生搭建AI医生工作室;在线下 , 与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等全国多家医院内分泌科合作 共建互联网+糖尿病智能照护中心 。 2021年双方合作战略升级,在处方药、疫苗、消费健康产品、医疗服务和商业保险五大领域开启全方位合作,覆盖包括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病程服务,并且携手启动“糖尿病线上诊疗服务管理卓越中心”,实现糖尿病患者居家用药的在线管理。
与药企合作,最终指向还是卖药,这于巩固京东健康在业内领先的医药优势也有助益。当然,作为最初的开创者,腾讯也没有放掉这类合作。2021年7月,礼来和腾讯也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其中涉及全面升级礼来优行项目、协力打造一站式用药服务和患者管理平台。
百度、微医走进社区基层
不同于京东健康与龙头药企深度绑定,百度健康选择背靠官方大树好乘凉,走AI医疗赋能基层路线,也由此积累了大量医疗数据。 2020年11月,“国家基层糖尿病医防融合智慧管理应用示范项目”启动,由百度的AI医疗品牌“灵医智惠”协助国家糖防办开展,双方合作建立了两大平台,一是用于 监测评价糖尿病医防融合试点情况 的智慧管理平台,二是用于 支持糖尿病社区医院一体化远程管理 的规范诊疗支持平台,打通了糖尿病领域的基本公卫数据和基层医疗数据之间的联系。
时隔半年左右,该项目在北京平谷区落地。据灵医智惠官网披露数据,落地之后,区域 血糖达标率 在3个月内从38%升至 46% 。 糖尿病管理的最佳落点必然是基层医疗机构,新出台的政策也在不断强调这一点。 获得腾讯多轮投资、创办国内首家互联网医院的微医在2019年提出建设“数字健共体”模式,并在河南、天津、山东、福建等地探索落地,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近期,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中提到“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 微医健共体主要采取互联网医联体模式,同时协助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的慢病管理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三师共管”服务。
以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为例,截至今年3月底,已与50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慢病管理中心,共同管理逾 60万 名慢病患者;统计数据显示,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 76.68% ,患者血糖达标率3个月内提升超过20%。 助力基层糖尿病管理,不得不提到国内首款糖尿病人工智能医生“瑞宁助糖”——阿里健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于2017年共同开发的AI辅助诊断工具。 据了解,“瑞宁助糖”最大程度 还原了专家在治疗糖尿病时的用药思路 ,根据患者不同身体代谢状况,给出多项综合建议, 辅助基层临床医生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 “瑞宁助糖”将会进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落地试用。宁光院士表示,后期MMC模式将是一个中心和多个社区相联系,通过“1+X”的模式,打造一个三级结构——1个国家级MMC中心、N个区域级MMC中心和社区卫生中心。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43个区域级MMC中心,超过1300家医院加入体系。
平安、阿里打造慢病保险产品
除了患者依从性不高,糖尿病管理落地困难的原因还有患者的支付意愿不高,保险赔付是撬动支付意愿的重要手段。 平安从2020年开始深耕医疗生态圈,转向“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战略布局,糖尿病是其探索中国版管理式医疗的先行落点。 去年1月,平安人寿推出糖尿病专属医疗险“平安优糖星医疗保险”(简称“优糖星”),并在上海率先试点。优糖星为糖尿病前期、Ⅱ型糖尿病人群量身定制,责任涵盖120种一般医疗和重疾医疗保障,最高可赔付400万保险金,实现门诊用药、住院诊疗及并发症津贴发放等多重保险保障。 而在更重要的医疗管理方面,平安推出 以“医生团队、健康管理师、营养管理师”组成的“三师共管”为基础、包含10项线上线下专业服务的糖尿病管控方案 ;又在今年6月,联合北大国际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以及众多名医专家,成立平安健康糖友关爱中心。据称,该中心旨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糖尿病全病程闭环管理体系,让每一个“糖友“都拥有一个专属医生。 几乎是同一时间,阿里健康也开始涉足慢病保险。阿里健康联合众安保险、慧医天下,三方共同打造互联网+慢病保险产品“安唐保”,探索糖尿病院外管理新模式。 安唐保,在医疗保险方面,为患者提供最高300万元的住院医疗费用保险金、特定医疗保险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住院医疗保险金等多重保障;在医疗管理方面,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健康服务,包括专业医生的在线问诊、开方用药,专业平台的科普患教、控糖管理。
医药协同、医防融合、医险结合,互联网巨头们的尝试逐渐多样化。而在大厂扎堆的赛道,“慢病管理第一股”却让人捷足先登,今年7月6日,一站式慢病管理和智慧医疗平台智云健康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智云健康成立于2014年,由“掌上糖医”升级而来。智云健康围绕慢病管理,连接10万名慢病医生,为2600万名患者用户提供在线问诊和处方开具服务,为2500家医院和18万家药店提供SaaS系统和医疗产品,为制药公司提供数字营销服务。 互联网大厂的功败垂成无甚重要, 慢病管理领域的互联网医疗之争再如何激烈,最终受益的都是糖尿病患者 ,但这传递出一个重要讯息,糖尿病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越来越深度、紧密。
02|强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患者“无处可逃”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2021 年患病人数为1.4亿,换句话说, 在中国每10个人就有1个人患有糖尿病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预测,未来2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幅会趋于下降,但2030年患者总数将增长到1.64亿,2045年将增长到1.75亿。
2021年糖尿病成人(20-79岁)总人数估计 根据 IDF 最新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每年中国糖尿病管理的支出高达165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形势相当严峻,找到合适的糖尿病院外管理模式已然刻不容缓,在这条探索路上,互联网医疗入局者们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但真正可落地的却未有定式。不过,随着2021年两份重磅医学共识文献的发布,糖尿病管理落地模式有了可衡量的基石。 美国糖尿病协会的《共识报告:有关2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和解释》和中国专家组牵头撰写的《2型糖尿病临床缓解中国专家共识》都明确提出, 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强生活方式干预可以获得病情缓解,获得长期免于服用降糖药甚至延缓并发症的机会。 要通过强生活方式干预缓解T2DM,“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方法路径是,建立跨学科综合干预团队,形成配套管理流程;保持血糖和体质量监测,搭配合理的饮食方案、运动处方、认知-行为及心理干预。
这套方法总结了许多医疗机构正在做的“三师共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 跨学科综合干预团队中需要的不止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这三师,还需要营养师、运动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的协同。 众所周知,糖尿病管理的难点在于患者依从性不高。正如《创新者的处方》中提到的,对慢性病患者来说,疾病诊断和给出治疗方案于确保患者坚持治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必须有一些组织机构确保两种业务无缝对接,以免患者落入两者的“断层”之中。 而强生活方式干预设置了每个环节的管理监督者,相互交织形成密网,让糖尿病患者“无处可逃”。如医联参 与制订的国内首个《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 识》,提供了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的规范流程。
相比传统的社区慢病医疗,互联网+慢病管理的融合更有利于全面落实强生活方式干预。如何跟紧行业变化,全面提升基层慢病管理能力? 2022年第四届诊博会特别设置了糖尿病管理项目说明专场 ,并邀请业内知名的糖尿病管理机构分享创新实践经验。
/ END /
// 题图来自站酷、插图来自网络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作者:星翼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