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带量采购落地后,企业应如何发力
广东带量采购,自从3月中旬公示之后,时隔5个多月,终于将正式结果进行了公布。与表面上的风轻云淡相比,广东带量采购的背后,堪称风云突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的事情属于借势打力、有的事情属于临时突发,有的事情则属于踌躇不前,期间的5月,广东又下发了《全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实施方案》,如果从去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征求意见稿算起,广东的这个最庞大的省级带量采购联盟项目已经快一年了,今年8月初,笔者就在文章中预言正式执行要等到国庆节前,目前来看,大概率就是这样了。
公布结果后,企业要考虑的三个方向
广东带量采购落地后到正式执标还有一段时间,如果将整个项目划成四个阶段的话,那么,此时此刻无疑是属于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即采购前的准备。对于中选企业来说,至少有三个方向要明确,一是基本的落地时间(文章前面已经说了),二是各省具体的执行时间(海南比较积极,其中,要看牵头省份广东的态度与速度),三是各地方医疗机构(报量)的想法,医疗机构的想法比较多也受到本身院方、科室绩效考核的多重影响,这一点较为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上三个方面算是基本的方向,还有一些具体打法及细节性的注意点不再细述。但无论政策如何改变,笔者理解,广东带量采购,不仅仅有存量,还有增量,当然,这个增量要看企业+竞品+医院+患者+产品+医保支付等多重因素。
一省三平台的变化
根据5月下发的广东带量采购新政,医保部门统筹开展全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原则上每年不少于1次,加强对广州、深圳市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示范指导和统筹协调。省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按职能分工落实各项工作。按此要求,下一步广东省里的带量采购仍然会一年一次红红火火,深圳、广州两个平台则会在省平台吃肉的同时,继续用刀剔骨,将剩下的医保品种开展应采尽采,尤其是之前广州GPo采购范围并不小。
风水轮流转。2016年至2020年这五年,是深圳及广州平台最风光的时刻。深圳平台每一次组团采购,每一次广东省内城市的加盟,其攻城掠地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更有甚者,包括吉林、新疆石河子、广西等区域的加盟,让深圳平台颇有超过三明联盟一跃成为国内第一采购联盟的架势。广州平台则和深圳比速度,广州基本上一年一轮,广东省内的加盟地市更是左右观望,更有一个地级市加盟三个平台的情况出现。
这种背景下,省平台多少有点波澜不惊。2017年下半年起,该省不再保持一年四季招四次的节奏,转而延续延续再延续。直到2021年5月期间,虽然广东省平台下发过几次挂网采购的政策与新规,但在深圳广州平台的包夹下,没有多少浪花翻腾。省平台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市场准入资格的平台。另外,广东也创造了一个神话,这可能是全国唯一一个两票制(此处省略三千五百字)的省份。
深圳平台,原是一个团购式的试点采购模式,通过适度合并剂型和规格压缩用药目录和品种品类,同时通过单一货源引导企业降低供货价格的这么一个平台。但受制于回款等各种因素,深圳平台的发展速度,很有一种前半程马拉松跑得顺风顺水,后半程马拉松磕磕绊绊的感脚。而广州平台,和省平台在政策制定上、在准入审核上,几乎是异曲同工,广州平台的存在,更大的价值是体现了与深圳平台的差异化。
新形势下广东集采走向
如果说之前一省三平台还有价格差的话,随着近两年一省三平台价格左右联动已经成为常态化,尤其是在带量采购背景下,广东省平台翻身而起,一举主导了全省甚至十几个省级单位的带量采购,深圳及广州平台与省平台的境地仿佛又时光回流,换了一个位置。一省三平台走向何方,在带量采购背景下,尤其是在新分类采购背景下,广东省政策设计者应该好好想想,如何这三个平台实现最大价值的差异化。如果仅仅依靠带量采购统一执行,其它时间就是常规联动、日常挂网,那广州和深圳的位置,恐怕只会越来越耐人寻味了。
按这个思路,省级和市级将形成错位互补,省级带量采购更多的覆盖到面,而市级带量采购有可能分化的思路有三:一是牵头医联体、医共体开展分散式的带量采购;二是继续以市为单位,开展带量采购;三是是否有可能将省级带量采购续约(1或2年后)的品种纳入市级带量采购范围?毕竟国采接续已经打了一个样,国采后的品种由地方开展。那么,省采后的品种接续由市级开展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广东带量采购的做法,基于自身庞大的体量,也基于自身的三个平台,同样基于改革开放的先尝先试角色。广东带量采购新政的出台,力求建立一种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药品采购和使用新模式,希望这种全省1+2的改良版采购新形态,能够更有利于强化市场良性竞争,更有利于提升和促进全省医药市场服务水平。路阻且长,让我们边走边看。
作者:10号茶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