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端”CT?
大家好,欢迎大家访问XI区!
高端CT,超高端CT,后超高端CT,日常工作中我们听到的名词越来越多,那么,怎么去定义“高端”?又如何评价一台CT是不是高端呢?
单看探测器排数可以吗?2007年东芝推出了320排CT,探测器宽度达到了16cm,从此之后,探测器宽度再也没有增宽。况且探测器宽度仅仅是CT众多指标中的一个,单看这个参数,不一定合适。
那么如何评估呢?
我们今天就一块聊一聊。
患者友好度
患者友好度的第一层含义,可以减少对患者的要求。
比如冠脉CT是评价CT设备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潜在对患者要求最多的检查。是不是可以不控制心率进行扫描?在多排螺旋CT问世的早期阶段,患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心脏成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控制心率和训练呼吸。时至今日,除双源CT之外,所有单源CT在进行冠脉检查的时候,仍然需要控制心率。但随着转速的提升,对心率的限制越来越低,对着扫描速度的提升,对呼吸的要求也在降低。
那么对于冠脉成像,是不是64排CT就比128排差?不一定,关键还要看转速。转速越快,时间分辨率越高,冠脉成像的效果越好。
患者友好度第二层含义,不挑患者。
特别是对于肥胖的患者,大体型的患者是否可以完成检查。对于大体型的患者,需要机架孔径,光子数量足够。
这就需要设备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孔径设置到合适的大小,从最初的70cm到78cm,以及更大的80cm,目前已经有多款CT的孔径达到了82cm。
但是,但看孔径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球管的管电流足够高,孔径越大,越需要高的管电流,从而保证足够的光子数量。
患者友好度第三层含义,可以个性化成像。
对于不同体型的患者,可以个性化地自动设置扫描参数,特别是对于小体型的患者,在更低剂量下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
这就需要CT的kV选择足够多,并且在低kV下可以提供更高的管电流。目前从CT设备的发展趋势看,kV选择增多是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kV选择最多的CT设备,从70-150kV,每隔10kV一档,再加上Sn100-150,同样是每隔10kV一档,共15档选择,并且设备可以根据患者体型和检查目的自动设定扫描参数。
诊断友好度
诊断友好度的第一层含义,在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下获得优秀的图像。
这就要考验整个成像链,从球管到探测器,包括重建算法等等。评价图像质量主要有两个参数,一是空间分辨率,一是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的定义非常清晰,只要看MTF就可以。但是正如我们之前说的,0% MTF甚至2% MTF 都是没什么价值的。通常如果是软组织,要看50% MTF的数值,骨组织需要10% MTF。密度分辨率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参数,测量方法很多,目前还没有很客观的评估方法。
诊断友好度的第二层含义,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双能量成像是CT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基于能量积分探测器CT有多种实现方法,包括kV快速切换、双层探测器、双源CT等,目前所有的实现方法,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获得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从而进行双能量分析
技师友好度
技师友好度是指容易操作。
高端CT对于技师的要求更高,因为患者的复杂性,需要操作技师在患者检查的极短时间内做出扫描相关的决定。
而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比如kV的选择,mAs的调整,扫描范围的设定等等,可以由计算机完成。高端CT,技师需要做的简单设置工作更少,可以更快和更便捷地完成患者的检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患者身上。
写在最后
从目前的CT发展趋势看,可以将CT分为能量积分探测器CT和光子计数探测器CT,我们目前使用的CT均为能量积分探测器CT。作为下一代CT技术的光子计数CT,将会重新对高端进行定义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更多科普,关注XI区! 本文已获得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未经XI区授权,请勿转载。
2022年8月29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