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讯 | 国人食物过敏研究结论发布:虾、芒果和贝类等是最常见过敏原
1、澳研究显示:经剖宫产出生儿童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经剖宫产出生的儿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与顺产儿童相比更高。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日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评估了澳大利亚近1900名儿童的7项心血管疾病风险指标,发现剖宫产儿童在腰围、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脂肪质量指数等指标上的风险评分都较高,说明剖宫产儿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顺产儿童。(新华社)
2、国人食物过敏研究结论发布:虾、芒果和贝类等是最常见过敏原
8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英文周报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不同人群食物过敏的研究论文,首次对我国不同人群的食物过敏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分析,为未来建立符合我国不同人群实际情况的过敏性食物清单提供了坚实保障。
系列论文共五篇。有的重点介绍了2020年在我国江西省所做的过敏性调查,共发放21273份食物过敏筛查问卷,涉及11935名成人和8856名儿童。结果显示,5.8%受访者报告了对食物的不良反应,4.3%报告了食物过敏,经医生诊断的食物过敏只有2.2%;常见过敏原食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虾、芒果、贝类、鸡蛋、鱼、牛肉、牛奶和羊肉,以动物源食物为主,与欧洲以花生、大豆为主有差异。反应则以皮疹为主,占63.7%;20.6%报告了口腔过敏症状。还有一篇着重荟萃分析总结了2000年至2021年几大英语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国人食物过敏的24项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显示,中国不同人群自我报告的食物过敏流行率为12%,而医院诊断的流行率仅为5%;男性和女性的食物过敏流行率分别为9%和10%。(澎湃新闻)
3、我国学者首次发现胰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
近日,青岛大学周岩冰团队在《癌症分子学》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IPE3是胰腺癌中通过升高RAC1促进肿瘤进展的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TIPE3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 like-protein 3) 可能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靶点用于治疗胰腺癌。
该研究分析了171名正常个体和179名胰腺癌患者,对他们TIPE3 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TIPE3 mRNA显著升高。回顾性队列中 188 个胰腺癌组织标本的IHC结果也表明,TIPE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中国科学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