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潮气量负荷试验评估单肺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
本文由“临床麻醉学杂志”授权转载
潮气量负荷试验评估单肺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
张嘉桐 张扬杨 柳青 孙思阳 高巨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麻醉科
通信作者:高巨
Email: doctor2227@163.com
【摘要】目的 探讨潮气量负荷试验(VTC)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评估单肺通气(OLV)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Ⅲ级。记录OLV 15 min时(VTC前)、VTC后2 min(VTC后)、VT调回5 ml/kg后2 min[容量负荷试验(VLT)前]和VLT后HR、MAP,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并记录上述4个时点的食管中段切面左心室流出道(LVOT)直径、胃底长轴切面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VTI)和每搏量(SV),并计算VTC 前后SV相对变化率(ΔSV-VTC)、VTC 前后VTI相对变化率(ΔVTI-VTC)、VTC 前后MAP相对变化率(ΔMAP-VTC)和VLT前后SV相对变化率(ΔSV-VLT)。根据ΔSV-VLT将患者分为两组:容量反应性阳性组(R组,ΔSV-VLT≥10%)和容量反应性阴性组(NR组,ΔSV-VLT<10%)。绘制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结果 最终32例(55%)患者容量反应性阳性。ΔSV-VTC的AUC为0.81(95%CI 0.68~0.90),诊断界值为-16.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1%、84.6%。ΔVTI-VTC的AUC为0.79(95%CI 0.66~0.89),诊断界值为-14.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1%、80.8%。ΔMAP-VTC的AUC为0.56(95%CI 0.42~0.69),诊断界值为-5.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1%、65.4%。结论 潮气量负荷试验诱导的SV、VTI相对变化率能够预测单肺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关键词】潮气量负荷试验;单肺通气;容量反应性;每搏量
围术期液体管理是影响患者术后转归的重要因素,也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重要环节[1],其中容量反应性评估是液体治疗的基石,如何评估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患者容量反应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依据心-肺交互机制,胸腔内压力变化会引起回心血量的改变,进而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潮气量负荷试验(tidal volume challenge, VTC)诱导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用于评估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2]。然而VTC诱导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否用于OLV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目前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观察OLV患者VTC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在OLV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2021ky244),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ChiCTR2100051310),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OLV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Ⅲ级。排除标准:右心室功能减退,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射血分数<55%)、舒张功能受损,TEE禁忌证(如食管占位性病变、近期食管术后等),容量过负荷等补液试验禁忌证,心律失常,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或颅内高压。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饮8 h,禁食4 h,均未使用术前用药。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HR、BP、SpO2、ECG和BIS,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持续监测有创动脉压。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丙泊酚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肌松满意后在可视喉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术,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确保对位良好。在患者更换体位后再次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双腔支气管导管,以确保其处于正确的位置。双腔气管导管固定后经口置入食管超声多普勒探头。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应用血管活性药的情况下HR、BP在1 min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0%时,依次进行VTC(将VT 5 ml/kg上调至8 ml/kg)和容量负荷试验(volume-load test, VLT)(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50 ml,输注时间10~15 min)。通气参数:双肺通气时VT 7 ml/kg,OLV时VT 5 ml/kg,PEEP 5 cmH2O。双肺通气时FiO2 50%,OLV时FiO2 70%,若不能维持SpO2,则逐步增加FiO2 ,确保双肺通气时SpO2 > 95%,OLV时SpO2 > 90%。调节RR维持PETCO2 35~40 mmHg。术中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的基础速率为3 ml·kg-1·h-1,手术过程中术侧胸腔均未充入CO2。麻醉维持: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0.5 μg·kg-1·h-1、瑞芬太尼0.1~0.3 μg·kg-1·h-1,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kg-1·h-1,吸入1.5%~2.5%七氟醚(新鲜气体流量为2 L/min),维持BIS 40~60。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七氟醚和顺式阿曲库铵,静脉输注阿扎司琼10 mg。术毕停用麻醉药物并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2.5 μg/kg、氟比洛芬酯100 mg、阿扎司琼1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负荷剂量2 ml,维持剂量2 ml/h,患者自控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术毕转入PACU,至患者肌力及自主呼吸恢复,意识完全清醒后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4分时出PACU,安全送往病房。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OLV 15 min时(VTC前)、VTC后2 min(VTC后)、VT调回5 ml/kg后2 min(VLT前)、VLT后HR、MAP, 应用TEE技术测量4个时点的食管中段切面左心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内径和胃底长轴切面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velocity time integral, VTI),超声仪自动计算每搏量(stroke volume,SV)。计算VTC 前后SV相对变化率(ΔSV-VTC):ΔSV-VTC=[(VTC后SV-VTC前SV)/VTC前SV]×100%,VTC 前后VTI相对变化率(ΔVTI-VTC):ΔVTI-VTC=[(VTC后VTI-VTC前VTI)/VTC前VTI]×100%,VTC 前后MAP相对变化率(ΔMAP-VTC):ΔMAP-VTC=[(VTC后MAP-VTC前MAP)/VTC前MAP]×100%和VLT前后SV相对变化率(ΔSV-VLT):ΔSV-VLT=[(VLT后SV-VLT前SV)/VLT前SV]×100%。根据术中ΔSV-VLT将患者分为两组:容量反应性阳性组(R组,ΔSV-VLT≥10%)和容量反应性阴性组(NR组,ΔSV-VLT<10%)[3]。
统计分析 采用PASS 15进行样本量计算。将VTC诱导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测试准确设定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5[4],将该值与无效假设进行比较,取α=0.05,1-β=0.9,得出至少每组25例。预计约15%的脱落率,最终需纳入60例。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计算AU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初始纳入患者60例,因研究过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图像采集困难排除2例,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58例,其中R组32例(55%)。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TEE测量不同时点的经胃底长轴切面LVOT主动脉瓣口收缩期血流频谱。与VTC前比较,VTC后的主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降低,VLT前基本恢复,VLT后峰值流速进一步升高(图1)。
R组ΔSV-VTC为(-19.4%±6.8%),NR组为(-11.7%±5.0%),R组ΔSV-VTC明显低于NR组(P<0.05)。R组ΔVTI-VTC为(-19.1%±7.5%),NR组为(-11.3%±6.3%),R组ΔVTI-VTC明显低于NR组(P<0.05)。R组ΔMAP-VTC为(-6.6%±3.8%),NR组为(-7.5%±4.5%),两组ΔMAP-V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应用ROC曲线评价ΔSV-VTC、ΔVTI-VTC、ΔMAP-VTC对OLV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ΔSV-VTC的AUC为0.81(95%CI 0.68~0.90), 诊断界值为-16.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1%、84.6%。ΔVTI-VTC的AUC为0.79(95%CI 0.66~0.89),诊断界值为-14.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1%、80.8%。ΔMAP-VTC的AUC为0.56(95%CI 0.42~0.69),诊断界值为-5.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1%、65.4%(图2)。
讨 论
本研究评估了VTC诱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预测OLV患者容量反应性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有无容量反应性患者在VTC前后血流动力学均出现明显变化,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VTC引起的SV和VTI相对变化率能够有效地预测OLV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而MAP则不能。
传统的静态指标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已被证实无法准确评估容量反应性[5-6],动态指标如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脉搏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等是目前公认的评估传统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最佳客观指标[5,7],但胸科手术中开放非通气侧胸腔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OLV及小VT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都会导致该类动态指标的应用受到限制。基于心-肺交互机制,胸腔内压力升高会使静脉回流减少,右心室前负荷降低,同时跨肺压增加引起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射血减少,最终导致心排出量下降[8]。机械通气和肺复张会导致左右心室负荷的变化,且对低血容量患者的影响更加显著[9-10]。这也解释了本研究中将OLV患者的VT从5 ml/kg提升至8 ml/kg时,SV、VTI和MAP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降低VT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可迅速恢复,显示VTC作为一种功能性血流动力学试验可用于预测OLV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目前,经典的动态指标如SVV、PPV等在OLV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中仍存在颇多争议[11-12]。一方面,尽管机体在OLV过程中存在肺血管缺氧收缩机制,但仍有部分血流存在于非通气侧,该部分血流不参与SV的呼吸相关性改变。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操作、胸膜腔开放等因素使得OLV患者非通气侧肺不产生机械通气相关的周期性变化。Suehiro等[13]研究表明,在OLV患者VT设置为6 ml/kg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648,8 ml/kg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表明动态指标对OLV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能力与患者VT相关,当VT≥8 ml/kg时才能达到一定的准确性。然而,随着对肺损伤机制的不断认识,OLV期间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达成了初步共识[14-16]。胸外科围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VT设置为4~6 ml/kg[17],小VT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减少胸内压的改变,进一步限制了SVV、PPV等动态指标在OLV患者中的应用。
为克服动态指标的VT相关局限性,有研究者提出了应用VTC(VT从6 ml/kg上调至8 ml/kg)来评估小 VT 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2,18],容量状态是VTC血流动力学耐受性的基础,VTC会增加胸内压,继而SV和VTI显著下降,使Frank-Starling曲线向右移动,对低容量血症患者的影响更加明显。然而其能否用于评估OLV患者容量反应性尚未可知。本研究选取专家共识推荐OLV时的VT中间值5 ml/kg上调至8 ml/kg,结果显示SV相对变化率预测OLV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1%、84.6%;VTI相对变化率预测OLV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79,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1%、80.8%。Kimura等[19]研究表明,肺复张前后SV的相对变化率评估OLV患者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5%和84.6%。Jun等[20]将OLV患者的PEEP从0 cmH2O上调至10 cmH2O,结果表明SVV的相对变化率评估OLV患者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9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83%,PPV的相对变化率评估OLV患者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8,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72%,表明此类功能性血流动力学试验可准确的预测OLV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需要在未来进行更多的大样本研究。其次,本研究结果不能证明VTC对左心室功能下降的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的有效性,心脏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更易受到容量负荷的影响,需要更加精细的液体管理策略。
综上所述,潮气量负荷试验诱导的SV、VTI相对变化率能够预测单肺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反映术中容量状态信息并指导液体治疗。
参考文献略。
DOI:10.12089/jca.2022.07.001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