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从蝶鞍区升起 MDT+立体定向穿刺让生活重现“光明”
鞍区,也称蝶鞍区,位于颅中窝正中部,因形似马鞍而得名,是众多重要器官结构的汇集地。向下有垂体,向上有视交叉,双侧有两侧的颈内动脉,所以一旦蝶鞍区出现肿瘤占位,就是个相对比较严重的事情了。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6B病区潘仁龙主任介绍道,肿瘤组织一旦在蝶鞍区形成,就会对大脑产生一定的压迫,压迫越重所造成的头痛、恶心、呕吐、失明等一系列症状也就越重。
如压迫到垂体,就有可能会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如压迫视交叉神经,则可能会造成视力的障碍;如压迫双侧颈内动脉,则可能会造成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的发生。
如果肿瘤是恶性的,还会对周围一系列组织造成侵蚀,一旦侵蚀到正常的脑组织,就会形成一定的功能障碍。
所以说,蝶鞍区是个相当重要的存在,任何一个地方受损都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异常情况发生。黄老伯就曾深受鞍区肿瘤折磨,甚至生活一度陷入“黑暗”。
黄老伯今年已73岁高龄,7月中旬时因出现频繁呕吐、嗜睡等异常表现,被家人送至当地医院诊治。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鞍区占位病变。此后不久,黄老伯开始出现视物模糊,直到完全看不见眼前事物。
看着黄老伯病势日益沉重,家人也心急如焚。最后,还是黄老伯的一句“到上海去,找潘医生”,提醒了所有人,也勾起了一段尘封十二年的记忆。
老伯口中的潘医生,正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B病区的潘仁龙主任。12年前,黄老伯查出了鞍区肿瘤,风尘仆仆来到上海求医,正是潘仁龙主任团队的精心诊断和治疗,为他成功切除了肿瘤,让他得以顺利康复出院。
这些年来,黄老伯始终未曾忘记那段经历,也依稀记得“潘医生”的音容笑貌,毕竟他那种一贯的耐心细致和幽默风趣,很难令人彻底忘怀。
MDT多学科联合会诊 敲定治疗方案
潘仁龙主任介绍,颅咽管瘤是位于鞍区或鞍旁区的生长缓慢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起病隐匿。
当肿瘤压迫视神经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当肿瘤体积持续增大产生占位效应,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颅高压症状。此外,颅咽管瘤常可导致内分泌功能低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直立性低血压、身材矮小、尿崩症、闭经等。
生长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颅咽管瘤,一旦发现应考虑尽快手术切除。然而,因其毗邻垂体柄、下丘脑等重要结构,与周围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及其穿支关系紧密,手术难度高、并发症风险大。
在潘仁龙主任的牵头下,医院神经外科、肿瘤科(放疗)、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联合病房、医学影像科等,为黄老伯开展了MDT多学科会诊。经审慎讨论评估,该肿瘤位置深在,与重要神经血管接触紧密,开展微创手术难以达到全切效果;而患者年事已高,健康状况很差,又难以耐受开颅手术。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 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医院肿瘤科(放疗)头部伽玛刀组主任陈琦讲解道,立体定向穿刺引流,主要依托于现代成像技术和先进的外科器械,抽吸针可到达脑内大部分位置,是一种减小囊肿体积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关研究表明,经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可使肿瘤囊壁或实质组织集中,肿瘤占位效应减少,以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看得见了!”当潘仁龙主任查房时,重见“光明”的黄老伯显得格外兴奋和激动,迫不及待地想跟所有人分享他的快乐。
接下来,根据病理分析结果,潘仁龙主任和陈琦主任团队还将为黄老伯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帮助他尽快重返健康生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