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压抑、愤怒、沮丧等情绪的波动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微妙变化。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人产生了负面情绪时,七成以上的人就会以攻击自己的身体器官的方式消化这些情绪。
焦虑、压抑、愤怒、沮丧等情绪的波动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微妙变化。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人产生了负面情绪时,七成以上的人就会以攻击自己的身体器官的方式消化这些情绪。研究发现,与没有相应问题的人对比:常因夫妻关系出现情绪困扰的人死亡率增加1倍;常因亲子关系焦虑的人死亡率增加50%;常跟家人争吵的人死亡率升高1倍;常与邻居争吵的人死亡率增加2倍。压力让人变得情绪化,身体也会随之发出了“报警信号”。这些种种都是情绪化进食的一种表现形式。
什么是情绪化进食?情绪化进食是一种非常典型且常见的饮食失调现象,是人们面对负面情绪时的一种自然地应对机制,它会让我们无法接收到身体反馈的饥饿或是饱腹信号,还会干扰大家对健康食物的选择,让我们对于自己的进食状态无法觉察,最终导致情绪化进食时吃得比身体需要的或想象的多很多。
典型的表现包括:在生活发生改变(比如工作环境的改变、去了新城市)的时候,我们会突然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导致体重迅速增加。在学习、工作压力大(比如考试前、项目重压),或者情绪有动荡(比如失恋、争吵)时,对那种“不够健康的食物”有极大的渴望,或是存在无意识地大量摄入食物。习惯性用食物作为对自己的奖励(例如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就用奶茶、火锅来肯定自己)。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你学习更为健康的和有效的方法来处理你的情绪,从而停止情绪化进食。
压力。当我们承受着持续的压力时,你的身体会产生大量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皮质醇会引发对咸的、甜的和油炸食品的渴望,这些食品会给你带来爆棚的能量和快乐。生活中的压力越难以控制,你就越有可能求助于食物来缓解情绪。
负面情绪。当你用食物麻痹自己的时候,你可以避免那些你不愿感受到的痛苦情绪。进食的行为分散了你潜在的无意义感和对你的生活的不满。
童年的习惯。回想一下你童年时对食物的记忆。当你表现好的时候你的父母会用冰激凌奖励你吗?当你成绩优异时,他们会带你出去吃顿大餐吗?这些习惯通常会延续到成年。
社会环境影响。和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饭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但也会导致暴饮暴食。在大家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的环境里,我们很容易放纵自己。
你可以做一些记录,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感受让你想要用食物来得到安慰?这样的记录可以帮助你观察自己的感受、需求和生活的节奏,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进食之间的联系。为了停止情绪化进食,要尽量找到除食物以外的其他方法来处理自己的情绪。
感到焦虑:可以跟着最喜欢的歌曲跳舞,或者出门去散个步来消耗情绪。感到疲惫:喝杯热茶,洗个温水澡,点上几支香薰蜡烛,或者把自己裹在温暖的毯子里。觉得无聊:那就读一本好书,看部喜剧电影,或者为自己安排一次探险旅程,或者找一项你喜欢的活动。
情绪化进食这件事很多人都有,只是有的人严重,有的人不严重罢了。希望大家都能够了解情绪化进食的来龙去脉,做好相关的调整,让自己不仅情绪更健康,饮食也更健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