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达人变成了“林妹妹” ,甩甩头,重返运动场!
爱运动的李女士,今年37岁,经常和朋友们去田径场跑步、到球馆打球,她的微信名就叫“运动达人LI”,不料最近像中了邪一样,变得像“林妹妹”一般“弱不禁风”了。
故事从1个月前说起,持续的高温天,突降一场大雨,李女士被淋成了落汤鸡,进地铁站后空调的冷风吹得她瑟瑟发抖,第二天就感冒了。虽然一周后感冒的症状消失了,但接踵而至的眩晕,让李女士猝不及防。为此,她四处求医,做了很多相关检查,先后考虑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甚至被家人怀疑得了精神疾病,吃了许多药,没有改善。
就在李女士几乎绝望的时候,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耳鼻喉科的熊高云主任医师,他详细询问着李女士的情况。李女士说发病最初,头晕症状很重,天旋地转,感觉房子都在转,呕吐情况也很严重,可以说是睁眼就吐,手上时刻要拿个袋子预备着,根本不敢走路。经过止晕针治疗后,头晕有所缓解,但还是不能走动太快,也不能回头,否则立马头昏眼花,恶心欲吐。作为运动达人的她,以前健步如飞,每日都能走上两万多步,如今却要如此小心翼翼地走,而且走着走着还会向右侧偏斜,这简直无法接受。
李女士一边诉苦,一边叹息着说自己都快抑郁了!而熊主任却在她的描述中注意到一个细节:李女士的头晕源于一场感冒。“你得的可能是前庭神经炎!”熊主任对李女士说,“你去做个甩头试验就能见分晓了”,甩个头就能诊断?带着好奇心,李女士接受了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检查时果真发现了端倪。李女士在向右甩头时,眼球运动出现了异常,结果显示右侧水平与前半规管的增益降低并伴有纠正性扫视。
熊主任给出了诊断:李女士患的就是右侧前庭神经炎。
什么是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是以急性、单侧前庭功能减弱或丧失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在外周前庭疾病中,前庭神经炎的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梅尼埃病。起病时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
前庭神经炎为何就能引起眩晕,走路不稳呢?
在我们的内耳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器官:耳蜗和前庭。耳蜗主要是维持我们的听力,出现问题会引起耳鸣和听力下降;而前庭主要是维系我们的平衡,我们也称之为外周前庭器官。外周前庭器官主要包括三个半规管和两个耳石器(椭圆囊和球囊),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解剖结构。这些结构正常的功能维持要依靠前庭神经来管控。
前庭神经炎可在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任何人群中发病,常为病毒感染,或是局部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前庭神经肿胀,而肿胀的前庭神经受到周围骨壁压迫,最终导致前庭功能损伤。前庭功能受损会影响人体平衡功能,导致眩晕。更有研究表明10%~15%的前庭神经炎患者可以继发耳石症,而30% ~50%的患者可发展为慢性头晕。
视频头脉冲试验怎么做呢?
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时,受试者戴上装有高清摄像头的特制眼罩后,端坐不动,盯住正前方的一个靶点并尽可能睁大眼睛。检查时医生会在三个平面(左右水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用手小幅度、快速地推动受试者的头部,与计算机连接的视频摄像头、头动传感器同时采集、记录受试者头部在快速被动甩动时的眼球运动情况,并由计算机软件量化分析各相关指标。
正常情况下,受试者在被动甩头时眼球能保持注视目标,但当一侧外周前庭功能下降时,影响到该侧的前庭眼反射通路,患者的眼球不能保持固视,在被动甩头时眼球会先随头部偏向转动侧,然后为了看清靶点,纠正性转回注视目标。当这个纠正性扫视的运动轨迹明显时,检查医生肉眼即可发现,但大部分患者纠正性扫视的运动轨迹不明显,需要用仪器方能发现并记录。随后经过软件的处理,可以精准定位分析功能异常的半规管并评估其功能的损伤程度。
经过药物治疗,并在我们的“眩晕神器”下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治,最终李女士完全恢复了。
甩头试验有副作用吗?
1、甩头过程,不需要做什么动作,只需要把眼睛盯紧目标就可。
2、排除严重的颈椎问题,都可做这个检查,本身甩头试验并不会对颈部造成伤害。
3、头晕明显的患者能做这个试验吗?试验本身不会加剧眩晕或不适,但急性发作期的头晕,可遵医嘱使用止吐止晕针,等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检查。
前庭神经炎需要注意什么?
1、在急性发病期,可酌情使用前庭抑制剂,以及止吐、镇静等对症治疗,但前庭抑制剂不可使用过长时间,以免影响日后前庭功能的康复。
2、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短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神经水肿。
3、前庭的康复治疗,应尽早下地练习走直线,即脚跟对脚尖的直线行走,同时上下、左右转头看,每天3次,每次10-20分钟,坚持2-4周。此法可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
来源:耳鼻喉科 作者:陈燕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