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健康中国的建设一直是我国医疗发展的重要目标。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推进,为了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联体建设已落地全国多个省市,而紧密型医联体则成为了目前最有效的医联体形式。
紧密型医联体的定义
紧密型医联体指的是医疗联盟成员医院的人、财、物统一调配,经济利益一体化的医联体形式。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的意义
一、实现责任共同体,提高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中,实现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促进各个单位间的合作意识,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医疗联盟”的价值,共同管理,目标一致,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互补互利,解决基层医院无法治疗的疾病及时转诊到大医院,保障患者第一时间得到精准治疗,而大医院进入康复期或轻型慢病患者,则可以转诊至基层医院,基层医生在专家指导下,可对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减轻上级医院压力,提升患者服务质量。总体为三级医院专注医师力量至疑难杂症,二级医院多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为主,基层医院做好健康守护工作,提供慢病、小病等卫生服务,共同努力,双向转诊,全面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实现健康中国发展目标。
三、深度整合医疗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了各个医院物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各种医疗设备实现医院间共享,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使用频次增加,不仅降低了单位成本,还弥补了中小医院医疗设备不足的缺点。与此同时,还让物力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解决部分医院物资不足现象,也避免浪费现象,有效地优化资源分配,节省医疗资源。
另外,紧密型医联体可以按需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优秀医护人员集团内所有医院价值共享,通过技术交流、诊疗互助、人才培养,利用大医院师资力量带动中小医院技术发展,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医疗数据价值最大化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信息化建设已是我国医疗发展重心,紧密型医联体可以提升信息化水平,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内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医疗数据共有化,全面助力医院管理、临床诊疗及医疗科研的发展。与此同时,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可以实现医联体内电子病历数据互联互通,患者转诊可以查看调用,方便医生诊断,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资源和医保费用,打通医院电子病历数据接口后,还可以为未来我国实现全国统一电子病历数据互联互通打下基础。
五、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实现医院绩效达标
患者满意度一直以来是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医院统一管理后,实现患者精准治疗,患者不用再多跑路,即可享受最适合的医疗资源和医护服务,一方面节省患者治疗费用,另一方面节省患者诊疗时间,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诊疗体系,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进一步实现医院绩效达标。
自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健康中国的建设一直是我国医疗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将大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民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依托各级医疗资源,调动民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上下联动,实现健康中国发展目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