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覆膜支架”实现微创治疗,腹主动脉瘤“拆弹成功”
8月3日,我院介入血管外科团队在麻醉科的全力支持下,成功实施一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双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标志着我院介入治疗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此例手术的实施是我院继“双镜”联合手术后的又一强强联合,体现了我院多学科间的完美配合,彰显了各核心科室的综合实力,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多学科专家组为依托的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了规范、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患者李大爷今年72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收住我院,医护人员在为他完善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右冠状动脉狭窄达90%,腹主动脉有一偏心性动脉扭转瘤,瘤体宽度约15cm,同时李大爷还患有结肠肿瘤。
由于该瘤体宽度过大,随时都可能出现瘤体破裂出血,再加上患者还不时有瘤体破裂的先兆——腹痛,手术每迟一天,患者就离死亡更近一步,手术刻不容缓。常规情况下,此类手术局部麻醉即可完成,但又怕李大爷局麻手术过程中可能会过度紧张,导致血压升高,瘤体破裂出血,因此手术需要在全麻的状态下进行,而患者的冠心病又会让麻醉的风险大大增加。
面对这样病情复杂、风险大、还急需手术的患者,介入血管外科进行了多次病例讨论,并连夜组织多学科会诊,在第二天清晨最终确定了诊疗方案:为患者先行局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置入后同期全麻下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双髂动脉支架置入术,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准备急诊结肠癌切除术。
8月3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患者先进行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同时又在麻醉科的全力支持下 ,为患者成功实施了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双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小科普
腹主动脉瘤曾被认为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血管疾病之一,它不是人们常说的“良性或者恶性肿瘤”,而是由于腹主动脉壁失去正常的结构,血流对血管壁冲击压力增大,使腹主动脉扩张,而形成的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就像肚子里的一颗炸弹,在有刺激因素出现时,如血压升高、咳嗽、情绪激动、外伤等,随时都有破裂的危险。一旦腹主动脉瘤破裂,压力很高的动脉血就会从腹主动脉的破口处流入腹膜后或者腹腔,患者会很快出现休克状态,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血压减低,生命危在旦夕。
科室介绍
我院介入血管外科成立于2017年8月,编制床位25张。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4名,护理团队12人。科室将介入诊疗与血管外科融合在一起,形成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及血管疾病外科手术三位一体的诊疗特色。
近年来,我院介入血管外科在微创手术领域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腹腔镜微创技术临床应用为无数患者带来福音。特别是在肝癌的介入诊疗、血管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大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颈动脉狭窄、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搭桥也处于长治地区的领先水平。
文/王婧宁
编辑/王楠
排版/王慧芳
责编/赵红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