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QC小组|降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尿管重置率

2022-09-09 17:18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社

统计2021年3月6日-4月30日宫颈癌根治术患者60例,结果显示,尿管重置9例,尿管重置率为15.00%。目标达标率为101.01%,进步率为58.41%。

主题

降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尿管重置率。

目标设定

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尿管重置率从36.07%降低至15.21%。

问题真因

(1)神经损伤;(2)尿路感染;(3)康复手段单一;(4)盆底肌锻炼不足。

对策拟定

在听取康复科、泌尿外科及妇科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建议的基础上,圈员针对真因广泛拟定对策,并就每一对策依可行性、效益性、圈能力进行评价,共圈选出19条对策,依据对策共性整合为4大对策群组:(1)优化术式,主推机器人辅助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2)规范会阴护理流程,健全出院随访制度;(3)构建多学科康复团队,多模式改善膀胱功能;(4)建立盆底治疗中心,全方位促进盆底功能恢复。以上对策群组均经上级领导批准后实施。

对策群组一:优化术式,主推机器人辅助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1)明确解剖区域,规范手术方式。利用机器人3D放大高清立体成像系统、高分辨率及术中滤除人手颤动,保证切除范围准确、恰当;遵循单项原则(自上而下,从内到外,从浅到深)、解剖原则(动脉,静脉,神经)及减少扩散理念(不可挤压,锐性解剖,整块切除)规范手术方式,更好地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从而保护膀胱功能。

(2)精准评估病情,严格准入及监管。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宫颈癌分期(2018版)》精准评估病情,对于不超过IIB期的宫颈癌患者提倡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合理推广机器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术中精准调节,全方位监管。

(3)定期开展机器人手术操作技能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专科知识培训、实践操作考核,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策群组二:规范会阴护理流程,健全出院随访制度

(1)采用正交实验对会阴护理、饮水量进行标准化。通过对极差R值、均值K的分析,最终选定方案为会阴擦洗频率2次/d,会阴消毒范围扩大至大腿上1/3、肛周及尿管近尿道口1/2,日饮水量为2 000 mL~2 500 mL。

(2)带尿管期间指导患者规范饮水,保证2 000 mL~2 500 mL/d;制定详细的饮水计划,要求患者从6:00~20:00每2 h饮水1次,每次饮水200 mL~250 mL,若进流质饮食则适当减少饮水量,入睡前3 h尽量避免饮水。告知患者避免食用具有利尿性、刺激性食品等相关注意事项。

(3)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制作《宫颈癌留置导尿管患者出院告知书》,对留置导尿管事项进行详细告知,确保患方知晓。

(4)构建延续照护云平台,完善随访系统,定期随访。

对策群组三:构建多学科康复团队,多模式改善膀胱功能

(1)由妇科、中医科、康复科组成多学科康复团队,下设复合指导小组,以康复团队为主,心理咨询师、手术医师为辅,共同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

(2)院内进行针灸、穴位按摩。

(3)院外采用外熨、艾灸等理疗方法,并指导患者自我按压穴位。

(4)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腹肌锻炼。

对策群组四:建立盆底治疗中心,全方位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1)建立盆底治疗中心。中心涵盖筛查评估、磁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通过互联云实现患者健康数据共享。

(2)配置盆底治疗仪,进行使用方法培训。通过改善,科室盆底治疗室现存设备包括4台生物刺激反馈仪和1台磁刺激仪;配备医师两名、护士两名,均熟知各项治疗及操作流程。

(3)通过磁刺激、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方式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4)使用图谱法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自我锻炼。

(5)制订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手册。

效果确认

统计2021年3月6日-4月30日宫颈癌根治术患者60例,结果显示,尿管重置9例,尿管重置率为15.00%。目标达标率为101.01%,进步率为58.41%。

作者: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储承会等

文章刊期:2022年第9期

图文编辑:吴小红、邵若彬

审核发布:姚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子宫切除术,尿管,盆腔,神经,宫颈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