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中国医师节,市儿童医院郭海滨再获殊荣!
他有着治愈的微笑,他用精湛的医术为患儿驱散病痛,用医者的大爱抚慰受伤的心灵,家长交口称赞的郭医生,是他最闪亮的勋章。今天
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常州市儿童医院康复骨科主任郭海滨,获评第五届常州市“医德之星”。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郭海滨
能给患者带来希望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还有那一颗始终牵挂着患者的心。常州市儿童医院康复骨科主任郭海滨就是这样一位医生,他用视患儿如亲人的爱心演绎一个个难能可贵的温情故事。
都说外科医生似乎总是走路带风,不过一米八的郭医生走起路来,带起的是一阵和煦春风,总是给人无限温暖。今年三月,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卷土重来。为保障患儿的安全,郭海滨安顿好家里八十岁高龄的老母亲,揣着最喜爱的那本《知行合一王阳明》,主动开始了隔离酒店的“云”查房和在线康复指导。他亲自连线患儿家长,讲解示范各类骨科疾病知识,专业有效地解决疫情期间患儿康复和日常照护需求。每天的“云”查房,郭海滨都会做详细的记录,对患儿及家属的重点情况汇报处理并追踪反馈。
身体的伤口容易愈合,但疫情之下敏感的心却难以安抚。在隔离病房,许多患儿和家长普遍存在心理焦虑等问题。看到他们情绪低落,郭海滨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治疗已经结束了,但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利于恢复。”
为此,郭海滨做足功课,每天跟患儿家长电话联系,了解小朋友平时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每次他都是“个性化”查房,根据小朋友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话题拉家常。还用自己平时步行上下班,以及在隔离酒店依然每天运动的好习惯来影响他们。郭海滨的“对症下药”,很快就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信任,这样的聊天每天都在进行,焦虑情绪也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通过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住在隔离酒店的患儿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医三十载,郭海滨不善言语,但他的医路之爱却从不“沉默”。2020年夏天,夜幕低垂中,郭海滨作为医疗总值班正在院内巡视。突然,他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前几天才出院的10岁偏瘫男孩小峰。小峰髋关节做了手术,打着人字形石膏,父母正吃力地抱着他。见状,郭海滨立刻上前帮忙把孩子扶进急诊躺下。看着满头大汗的小峰父母,郭海滨一边仔细地为孩子清理伤口积血,一边和他们聊起了家常。
原来,小峰的父母白天都要上班,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所以只能傍晚下了班再带孩子到医院换药。小峰的体质弱,伤口愈合慢,每天的换药成了家里的难题。
“你们看啊,这孩子髋部打着石膏不好走路,来回换药也影响伤口愈合,这样吧,以后你们就不要带着孩子跑来跑去了,这段时间我上门帮他换药吧,不过上班时间我的病人太多,不方便出来,就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我到你们家里跑一趟。”郭海滨一边给孩子包扎,一边跟小峰父母说。
就因为这一句简短的承诺,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郭海滨顶着夏天中午毒辣辣的太阳上门为小峰换药。因为工作忙,中午又要赶时间,午饭更是只能随意扒上几口,有时怕忘记,他特意在手机里设置了提醒。经过郭海滨的悉心照护,小峰的伤口渐渐愈合了。郭海滨对小峰的关心感动了他们一家子:“真幸运能遇上郭主任这样认真负责的医生。”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科主任,郭海滨的工作日常便是深耕小儿骨科和康复治疗这两块热土,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精益求精孜孜不倦,他带领科室成员用大医精诚的责任和父母之心的担当撑起“折翼小天使”的一片天,传递医患间的理解、信任和美好,先后获评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常州市残联“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常州市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
让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END
供稿:康复骨科
专业审核:李亚民
编辑:刘寒燕
审核:钱群华 杨小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