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六大专科跻身“省级重点”
日前,
多项医疗领域权威榜单发布,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绩亮眼!
国家卫健委2021年度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
成绩出炉,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连续第3年进入“A+”序列,
稳居全国“百强”。
在2022年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发布的
“2021届顶级医院100强”榜上有名,
排名第98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跻身2021届顶级医院100强
前不久,该院神经内科、骨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医学检验科、临床护理等6大优势学科晋级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而消化内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普外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肾内科、康复医学科、皮肤科、中医科早已名列省临床重点专科。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景图
医学检验科:
是幕后英雄,也是战“疫”排雷手
尽管与病毒的距离只隔着两层乳胶手套,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从采样到核酸检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出错,他们时刻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
这是一群幕后英雄,在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在日常医学检验工作中,用生命守护生命!他们就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的全体检验人员。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团队合影
这里人才济济,技术力量雄厚。
学科带头人杨天赐教授是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杰出科创人才,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技术评审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检验领域二审专家。
检验科现有工作人员70名,其中高级职称31人、博士7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科室人员结构合理,人才队伍健康成长,有能力为临床的各种疑难、复杂、危重症病例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该院检验科获各级科研课题10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8项,国家省市科技奖及重要的人才奖20项,各项专利50项,近五年发表SCI论文70篇。2011年至今,获批梅毒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位列全国第一,研究成果改写国际梅毒诊断指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该科成为福建省第一批获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的实验室,也是全国100家日检测核酸能力万人的公共建设平台和新冠病毒核酸城市检测基地,是承担厦门境外入厦人员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任务的唯一医疗机构实验室。
在全市率先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英文报告,并实现报告自主查询/下载功能,在家即可下载含红色盖章的PDF版报告。
该院检验科还是厦门市临检中心、厦门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国家感染行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分中心、厦门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研究所、厦门市血源性传染病基础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厦门市临床检验重点实验室、厦门市“五一先锋号”、福建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厦门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重症医学科:
打造超能战队,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屏障,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与时间和病魔赛跑,见证着生命的奇迹。
该院重症医学科包括中心ICU和急诊ICU。为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危重症救治强劲团队,他们不断开展高精尖治疗技术,致力守护患者的“生命阀门”。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心ICU团队合影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ICU团队合影
目前,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所要求的14项关键技术该院均有开展,临床应用比例达100%。其中,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重症康复、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急性胰腺炎诊疗、脓毒症诊疗、神经重症诊疗、急重症信息化建设、基础实验室等居省内领先水平。
中心ICU和急诊ICU在业务上既有交叉又各具特色,他们有技术、有口碑还有传承。
中心ICU创立于2007年,是厦门市及闽西南较早成立的综合ICU。短短十余年,科室医护团队齐心协力,持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赢得各方赞誉。急诊ICU团队成立于2002年,是厦门最早成立的急诊专科ICU团队,开展了全市第一例枸橼酸钠体外抗凝的血液净化治疗、第一例经皮气切术、第一例急诊ECPR(体外心肺复苏技术),实力雄厚。
这支超能队伍
不断攀登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高峰。
重症胰腺炎救治方面
由分管院领导牵头组建MDT团队,多学科强强联合,并建立全流程管理模式;
神经重症诊治方面
重症医学科团队与神经内外科联合开展脑压、脑电、脑血流、脑氧监测;
血液净化方面
开展先进的CRRT、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技术及杂合血液净化技术;
拥有省内领先的24小时快速ECPR团队,大大提高了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创造了无数生命奇迹;团队诊疗技术受到行业认可,还成立了脓毒症课题组。
科研和教学方面,近三年来,团队获各级科研课题10项,专利17项,发表SCI论文11篇;承担了厦大医学院临床医学系《重症医学》课程教学,是厦门大学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的见习、实习、规培人员的带教培养基地。
临床护理:
专科化+智慧化护理,用品质谱华章
医疗与护理如同车的双轮,并驾齐驱,协同合作,才能带动医院快速发展。与精进的医疗技术并行而走的,是优质的护理服务。一直以来,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护理团队,不断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打造专科化护理团队,借助智慧化护理平台,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如今,“中山护理”已成为业界标杆:专科护士数量全市最多,涵盖28个专科领域。在闽西南率先开设静疗专科护理门诊、慢性伤口造口门诊、糖尿病教育专科门诊、通乳门诊、嗓音护理门诊等8个专科护理门诊,组建了14个专科护理小组;拥有复旦大学循证护理证据应用基地、3个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省级健康教育科普基地,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进修人员,具有较高的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科护士团队合影
作为全国护理信息标准化试点医院
医院积极探索创新信息化护理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科学化护理管理水平。
通过智慧护理平台助力护理质量改善和教育训练等,实现了临床护理服务同质化、标准化,护理管理数据化、智慧化,教育培训精准化、便捷化,打造高质量、科学化的护理工作模式,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作为厦门市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开展基于循证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
近年来参与人卫教材编写2本,参与制定护理专家共识2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项,制作护理操作规范若干项。2020年制作的“如何采集核酸检测标本”教学视频受到广泛关注。每年组织全市护理关键环节质量检查,开展相关培训,推动全市护理质量同质化发展。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社会保障任务,护理团队总是主动担当,勇往直前,以“中山速度”,创下多个“第一”。
2020年援鄂,中山医院派出护士为全市最多。2021年厦门抗疫,中山医院是全市核酸采集量最大的医院,承担全市约1/5的核酸采集量。今年的援泉援沪援琼,中山护理人再次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廖小勇 潘战和)
编辑:林淑婷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