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致敬医师节丨武汉协和医院姚尚龙教授:医疗扶贫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2022-08-19 14:00

“只要我还能走,就会坚持做下去”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2022年8月19日中国医师节  

矢志不渝麻醉情,大爱无疆惠众生

1980年,刚刚从新疆博尔塔拉自治州温泉县当地一个卫校毕业的巴德木医生,被分配到了县医院从事麻醉工作,七年后,因为工作原因调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博州人民医院”)。他怎么都没想到的是,这项调动竟然成了他未来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004年,也就是巴德木在博州人民医院工作的第17个年头,当时根据中央政策,湖北对口帮扶新疆麻醉学科建设,巴德木是被选中赴湖北学习的第一批麻醉医生。在他去原湖北省卫生厅报到的当天,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姚尚龙教授。这次见面,不仅为巴德木后来成为博州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做好了铺垫,更为边疆地区麻醉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巴德木回忆说:“那是我第一次见姚尚龙教授,他当时是武汉协和医院的副院长。那时候也没指定大家要去哪家医院学习,我就借机跟他聊了几句,希望能够有机会去协和医院麻醉科跟随姚教授一起学习。”就这样,地处新疆西北边缘,距离武汉3700多公里的博尔塔拉自治州开启了麻醉学科发展的新篇章。

53551660950436634

姚尚龙教授10多年来的援疆航旅纵横行程图

精准帮扶第一人:要为基层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谈及姚尚龙教授的援疆之旅,最早还要从1999年的一次调研开始说起。1999年,姚尚龙教授首次到达新疆进行调研考察,自此开启了她长达二十年的援疆历程。数年后,也就是2008年,第一次到达博尔塔拉自治州时,被当地医院“刀耕火种”的情景震惊了:医院虽然有8位麻醉医生,但是有一半人没有资格证书;甚至由于当地医院技术水平限制,一年内出现了数起麻醉死亡的医疗事故。

姚教授了解情况后,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基层老百姓重新建立起对麻醉的信任。2008年起,姚尚龙教授每年往返新疆数次,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技术援助、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对博州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全面帮扶。

“帮扶的目标是,把边疆基层麻醉科打造成当地品牌。国内其他地方麻醉科能做的,边疆麻醉科也能做。”姚尚龙教授介绍,为了给当地打造一批带不走的医疗专家队,姚尚龙教授每年都要到博州送设备、赠药品、携专家互相交流学习,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姚尚龙团队将一个基层麻醉科帮扶成为一个在疆内,甚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麻醉科。

现任博州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的巴德木,就是援博期间第一批被培养的专家骨干。如今,他也成为国内一位小有名气的基层麻醉科医生,还被评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第一届优秀基层麻醉科主任。博州人民医院麻醉科也开展了临床研究,发表了SCI论文,其中舒适化医疗项目获博州科技成果奖,成为医院精准帮扶的典范,巴德木也连续两届当选洲人大代表。

60341660950436770

7781660950436840  

全国参加健康扶贫的医生很多,但像姚尚龙教授这样每年带队定点帮扶的医生却不常见。“我希望老百姓在基层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更能看得好病。”新疆博州,只是姚尚龙教授对口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他每年都会这样为医疗扶贫奔走于全国各地,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大部分市县,云南临沧、陕西延川、湖北鹤峰、洪湖、应城、通城……

舒适化医疗缔造者:让病人享受麻醉带来的福祉

2019年5月5日一早,正准备去学校上班的萨女士(化名),突然感到肚子一阵阵疼痛,因为临近预产期,就立刻被丈夫和婆婆送往了离家车程不到十分钟的博州人民医院。“因为我对疼痛很敏感,了解到博州人民医院有分娩镇痛技术后,我就希望能够打无痛。”

75461660950437068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分娩镇痛科普宣传彩页

早在半年前,萨女士就通过博州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的科普文章,详细了解了有关分娩镇痛技术的发展,作为首次生孩子的产妇,她对疼痛的恐惧可想而知。“作为一个从未经历过分娩疼痛的产妇,如果有人告诉我有办法可以缓解这种疼痛,帮我从心理上克服恐惧,那我一定要尝试一下。”

就这样,萨女士成为博州地区首例无痛分娩产妇。据她讲述,打完无痛后疼痛缓解了80%,只有轻微的痛感,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当时,和她一起待产的还有另一位妈妈,“她全过程都没有打无痛,一直能听到她撕心裂肺地喊,我打完无痛后一直躺着玩手机,可以说,我们两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在萨女士接受分娩镇痛的前后,麻醉科巴德木教授和其他麻醉医生们一直耐心地向她介绍这项当时在边疆地区尚未普及的技术。当时,作为国内推动分娩镇痛的领军专家之一,姚尚龙教授也全过程参与了分娩指导。这也是姚尚龙教授将该技术带入博州后的首例成功实践。

分娩镇痛不仅能够减轻产妇分娩痛苦,让怀孕生子的过程更加舒适,同时也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可以降低分娩给母婴带来的风险,助力人口素质提高。通过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于2022年7月底,在博州两个县(精河县与温泉县)医院进行了适宜技术推广—乡村振兴项目的学术交流推广,将分娩镇痛技术带入基层,让产妇不论何地都能享受到麻醉带来的福祉。

分娩镇痛仅仅是姚尚龙教授在新疆地区推行舒适化诊疗的一个缩影。博州人民医院院长庞东溟表示,在姚尚龙教授对口帮扶的十几年间,博州人民医院麻醉科从一个边缘科室发展成为医院的品牌科室。麻醉学科水平的提高为医院外科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许多以前无法开展的手术得以实施,例如无痛胃肠镜、无痛宫腔镜、无痛人流等。在博州,姚尚龙教授被称为“舒适化医疗缔造者”名副其实。

“只要我还能走,就会坚持做下去”

姚尚龙教授坦言,自己小时候父母亲身体情况都不是很好,他一直生活在一个长期因病致贫的家庭,因此,小时候就对求医之路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医学院校毕业后,姚尚龙教授一直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他产生医疗扶贫的想法并付诸实践,源自1997年参加的一个公益扶贫项目。

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之际,姚尚龙教授受邀参加香港的“健康快车”项目,该项目是致力于大众眼健康的慈善项目,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扶贫医疗项目。就是在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农村的孩子,也接触到了大量因基层诊疗能力不足导致的疾病。就此,姚尚龙教授开启了他之后长达二十多年的医疗扶贫之路,中间从未间断。

“我认为医疗帮扶最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帮扶对象的认可,使他们能够通过帮扶收获益处,看到学科发展的希望。”姚尚龙教授坚定地认为,只有被帮扶对象信任,被他们需要,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事实证明,他的努力和付出并没有白费,近年来,他帮扶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家医院都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15501660950438360   15441660950438470   3661660950442588   59811660950443571  

多年来姚尚龙教授一直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定点扶贫,即便是在刚做完手术、大病初愈的情况下,仍然奔走在医疗扶贫的一线。1998年抗洪救灾,2003年SARS救治,2008年汶川地震……甚至在新冠疫情肆虐之初,被病毒感染之前,姚尚龙教授还先后连续去到长沙、新疆黑龙江等地进行扶贫和讲课。

姚尚龙教授也对广大青年医生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年轻的麻醉医生不能只想着完成临床麻醉,更重要的是关注麻醉与预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与危重病的处理能力,成为让外科医生放心的麻醉医生。只有麻醉医生的临床水平得以提高,麻醉学科的地位才能有所提高。

最后,姚尚龙教授表示,他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克服地域限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努力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医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他所言,“医疗扶贫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只要我还能走,就会坚持做下去。”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姚尚龙教授简介

16301660950443653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华中学者; 武汉协和医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 湖北省麻醉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麻醉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麻醉质控中心副主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麻醉学理事会副理事长;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麻醉重症部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教育麻醉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12-2018);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三任会长;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湖北省首届第一层次领军医学人才;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医学科学家奖; 获得2015“消除贫困奖” 、2017“最美医生”、2018世界华人麻醉名人堂、2019“国之名医”、2020中国健康公益星十大公益人物; 《中华麻醉学杂志》顾问; 《临床麻醉学杂志》副主编; 《国际麻醉与复苏》副主编。  

NO.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麻醉,分娩,医生,医疗,帮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