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早期很难发现,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只是觉得疲倦、右胁胀痛、大便多溏、食而乏味,肝功能检查亦无明显改变,因而忽视治疗。
中医《黄帝内经》指出: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金匮要略》指出:“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可见肝脾既病多为热因,而热多为湿热。肝受湿热所羁而致郁,肝失调达而气结,因而肝经脉络受阻,致肝血瘀阻日久而硬变,形成肝硬化。脾主运化,湿热困脾,水湿不运,渍于脐腹,致脾水肿大;热久伤及阴液而形体消瘦。脾病日久,必及于肾,肾与膀胱气化失职,致小便短涩。终致肝脾同病。肝硬化一旦出现腹水,非利水所能奏效。
肝气郁结,肝木横侮脾土,使病情加重,脾又反克于肝,互为因果。肝硬化早期很难发现,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只是觉得疲倦、右胁胀痛、大便多溏、食而乏味,肝功能检查亦无明显改变,因而忽视治疗。
肝硬化腹水是肝气虚极,脾津不布而生,水乃阴津,故不应见水而利下,利下伤及气阴而腹水复生,易使肝功能加速衰竭。亦不宜活血化瘀和过分行气,如十枣汤、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商陆、二丑等应慎用。
治疗应肝脾兼顾,清利湿热以护脾,益气和血以保肝,以生津代替利尿,以养阴代替化瘀,长期系统治疗阻止肝硬化的发展,促使脾肿大的消失。
早期肝硬化患者精神和健康状态良好。诊见面色灰垢少华,形体多消瘦。病人自诉:厌食口苦,全身倦怠,大便多溏,少有便秘。脉来多弦细或弦实,舌体偏胖、舌质绛多覆以白苔,口苦不渴。肝区胀闷,时有呃逆、但不明显,易怒嗜睡,厌油腻,午后有轻微低热,但不出汗,尿色黄浊,或偶有巩膜轻微黄染。
中晚期肝硬化多伴腹水和脾肿大。若治疗及时而得当,可延长生存期,但无治愈希望。从四诊可见:患者面容憔悴而无华,脉来弦实有力,舌质多淡,灰苔如云叠。消瘦与腹胀明显,少气无力,小便短涩,口苦,食少纳呆,呼吸短促,脐下部水肿明显,大便多溏,尿色多黄,午后低热,全身倦怠乏力。其病情演变规律是:一段时间病情稳定并向好转方向演进,病人精神亦旺盛;一段时间病情突然加重,高热,吐血,腹满尿闭,病情恶化,如此反复进行。本病宜结合西医进行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延长生存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