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见乙肝2022】获得HBsAg清除后停药HBeAg仍阳性导致HBsAg复阳,再治疗后终获临床治愈
康娜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指导专家:曾达武 教授
编者按:为了更好提高肝病相关救治水平,总结慢乙肝临床治愈经验,由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病相关感染协作组提供学术支持,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愈见乙肝2022慢乙肝临床治愈病例赛”已在全国陆续开展,旨在为肝病感染相关医务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我国慢乙肝临床事业的发展。目前已推选出部分优秀的临床治愈病例,我们后期将陆续与大家分享这些临床治愈的成功案例。
本期,与大家分享一例HBeAg阳性、HBsAg和HBV DNA均高水平的慢乙肝患者,核苷经治后采用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的抗病毒治疗策略,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后HBeAg仍然阳性时停药,复发后通过再治疗最终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HBeAg血清学转换,并且保持HBsAb高水平的病例。
病历简介
患者姓名:XX
性别:男
年龄:32岁
病史:发现乙肝感染10余年
家族史:有肝癌家族史
开始治疗时间:2015年
治疗前检查结果:
病毒学:HBV DNA: 5.21 x 107 IU/mL;
血清学:HBsAg > 124925 IU/mL;
HBeAg: 1604 S/CO;
生化学:ALT: 119 U/L;
彩超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肝实质回声增粗,脾脏大小正常,肺部CT、心电图、甲状腺彩超检测均正常;
其他检查: 肝功能、血常规均正常,自身抗体均阴性,甲状腺功能正常,甲、丙、丁、戊型肝炎抗体均阴性,AFP正常,铜蓝蛋白正常。
治疗方案
注:ETV 恩替卡韦;TDF 替诺福韦酯;
PEG IFNα-2b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治疗过程
01
前期治疗I
2005年,发现HBsAg+,肝功正常,未治疗。2015年HBsAg > 124925 IU/mL、 HBeAg 1604 S/CO、HBV DNA 5.21 × 10 7 IU/mL、ALT 119 U/L,诊断为HBeAg阳性CHB。开始进行ETV治疗约1年,HBsAg下降至1454 IU/mL、HBeAg下降至405 S/CO、HBV DNA < 500 IU/mL、ALT下降至38 U/L。 02
前期治疗II
2016年因备孕,停用ETV,改用TDF治疗。两年后HBsAg下降至898.98 IU/mL、HBeAg下降至60.93 S/CO、HBV DNA < 20 IU/mL、ALT 28 U/L。为了追求临床治愈,决定采用PEG IFNα联合TDF治疗。
03
后续治疗
以PEG IFNα-2b + TDF联合治疗为起始周数计算(0周)
HBV DNA < 20 IU/mL; HBsAg: 898.98 IU/mL; HBsAb: 9.28 mIU/mL; HBeAg: 60.93 S/CO; HBeAb: 4.98 S/CO;
12周,HBsAg、HBeAg下降
HBsAg: 525.33 IU/mL; HBeAg: 10.35 S/CO; HBeAb: 3.18 S/CO;
24周,HBsAg下降> 1.5 log10 IU/mL
HBsAg: 13.38 IU/mL;
HBeAg: 8.28 S/CO; HBeAb: 1.91 S/CO;
48周,HBsAg下降至极低水平,HBsAb转阳,HBeAg持续下降
HBsAg: 0.3 IU/mL; HBsAb: 12.15 mIU/mL; HBeAg: 3.86 S/CO; HBeAb: 1.4 S/CO;
72周,HBsAg转阴,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HBeAg仍然阳性
HBsAg: 0.03 IU/mL; HBsAb: 37.8 mIU/mL; HBeAg: 5.14 S/CO; HBeAb: 1.56 S/CO;
96周,维持HBsAg血清学转换,HBsAb上升至100 mIU/mL以上,HBeAg仍然阳性,停药随访
HBsAg(-); HBsAb: 188.19 mIU/mL; HBeAg: 3.92 S/CO; HBeAb: 1.93 S/CO;
停药随访至132周,HBV DNA、HBsAg复阳,HBsAb转阴,重新进行PEG IFNα-2b单药治疗
HBV DNA: 1.01 × 102 IU/mL; HBsAg: 0.1 IU/mL; HBsAb: 8.12 mIU/mL; HBeAg: 6.81 S/CO; HBeAb: 1.67 S/CO;
144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sAg清除,HBsAb转阳,并且HBsAb水平达到300 mIU/mL以上,HBeAg降低但仍未转阴
HBV DNA < 20 IU/mL; HBsAg(-); HBsAb: 389.65 mIU/mL; HBeAg: 2.63 S/CO; HBeAb: 1.54 S/CO;
156周,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维持HBsAg血清学转换,HBsAb持续升高达1000 mIU/mL以上,HBeAg仍然阳性
HBsAg(-); HBsAb > 1000 mIU/mL; HBeAg: 2.57 S/CO; HBeAb: 1.6 S/CO;
180周,维持HBsAb高水平,HBeAb转阳,HBeAg仍然阳性,停药随访
HBsAg(-); HBsAb > 1000 mIU/mL; HBeAg: 2.54 S/CO; HBeAb: 0.78 S/CO;
停药随访至192周,HBeAg转阴,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指标变化
后续治疗过程中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
后续治疗过程中HBsAg和HBsAb的变化
病例总结
该病例是HBeAg阳性、HBsAg和HBV DNA均高水平的感染10余年的慢乙肝患者。前期经ETV治疗约1年,HBsAg、HBeAg及HBV DNA均大幅下降。后因备孕,停用ETV,改用TDF治疗约两年,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sAg、HBeAg进一步下降但仍为阳性。
为了追求临床治愈,2018年起采用PEG IFNα-2b + TDF联合治疗,48周HBsAg下降至极低水平,72周HBsAg清除,HBsAb水平不断上升,HBeAg仍然阳性。巩固治疗24周后,HBsAb达到100 mIU/mL以上,给予停药随访。随访36周,HBV DNA、HBsAg复阳,HBsAb转阴,重新开始PEG IFNα-2b单药治疗,12周即获HBsAg血清学转换,24周HBsAb高达1000 mIU/mL以上,治疗至48周时虽然HBeAg仍为阳性,但HBeAb转阳,并且患者维持HBsAg清除和高水平HBsAb,停药随访12周后,患者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并维持HBsAg血清学转换,对患者起到较好保护作用,极大改善其远期结局。
总结几点:
1
对NAs经治慢乙肝患者进行PEG IFNα-2b和TDF联合治疗可以实现HBsAg清除、HBsAg血清学转换。
2
高敏HBsAg检测有助于提升临床治愈的标准。
3
HBeAg阳性和巩固治疗< 12周是HBsAg复阳的独立预测因素,HBeAg阳性可能会导致HBsAg复阳。临床治愈应建立在HBeAg阴性基础上,HBsAg清除后仍然HBeAg阳性的患者应继续治疗,获得HBeAg清除后再考虑停药。
4
对于临床治愈后复发患者,经PEG IFNα再治疗可快速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
医生简介
康娜玲
福建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内科主治医师,福建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在国际及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福建省自然科研基金、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的课题研究。擅长病毒性肝炎防治,肝癌的系统治疗及肝硬化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专家简介
曾达武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炎学组委员
福建省感染病学会委员
福建省肝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常委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
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委员
第一作者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CSCD论文6篇
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厅级课题
《中国肝脏病杂志》和《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编委
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