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患者,我们一般会先考虑视觉训练,如果患者训练后改善不明显,再考虑手术治疗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
#1【定义】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是一种由屈光性和非屈光性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内斜视。
即充分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后内斜度数减少,但仍有残余斜视存在。
#2【临床特征】
①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是内斜视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上调节性和非调节性内斜视并非总是单一存在,很多人表现为混合性斜视,即部分为调节性的,部分为非调节性。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婴儿基本型内斜视,发病初期非调节因素起主导作用,慢慢调节因素也成为斜视的形成因素。
② 部分非调节性内斜视其实可能是由于远视性屈光不正没有给予充分矫正所致。因此,有些先天性内斜视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出现调节因素的影响;反过来一些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正位者,有时也会发展为非调节性内斜视混合存在的情况。
③ 发病年龄常比调节性内斜视早,多伴有中度远视。
④ 可合并垂直斜视、斜肌功能异常、A-V型斜视、分离性垂直性斜视等。
⑤ Fletcher认为内斜视充分戴镜矫正或用缩瞳剂或戴镜联合应用缩瞳剂后,斜视度数应减少10△以上。但残余内斜视度数<10△者,仍可看作是调节性内斜视,残余内斜视度数在10△以上者,方称作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3【治疗】
(一)屈光矫正:充分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但戴镜只解决调节性内斜视部分,残余的非调节性内斜视部分需通过视觉训练或手术矫正。
(二)双鼻侧遮盖:使用双鼻侧遮盖板,进行部分的遮盖,为视觉训练提供良好的基础。部分患者的眼位可立即变为正位,但大多数患者可能需进行多次调整,训练师根据患者的情况多次调整双鼻侧的位置。
(三)视觉训练
①单眼训练:提高单眼功能,改善视觉空间定位
②双眼训练:建立SILO,扩大周边融像范围
③脱抑制训练:改善抑制情况,促进双眼协同使用
④双眼视训练:改善调节功能,平衡双眼功能
(四)手术:矫正残余非调节性内斜视部分,但术后仍需要戴镜矫正调节性内斜视,方能保持眼位正位。
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患者,我们一般会先考虑视觉训练,如果患者训练后改善不明显,再考虑手术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