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说医话 | 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memory polymers)
医疗器械应用端,材料的形状记忆这一特性能发挥很多价值。如弹簧圈的填充和封堵,自膨支架的应变扩张等。形状记忆与腔体血管,可以说有着天然的应用匹配。
当下器械中,形状记忆几乎都是指合金材料(含2种以上金属元素),如最常用的Niti(镍钛)。总结下来,两种特性:
形状记忆效应
以弹簧为例,把这种弹簧放在热水中,弹簧的长度立即伸长,再放到冷水中,它会立即恢复原状
伪弹性
表现为在外力作用下,形状记忆合金具有比一般金属大的多的变形恢复能力,即加载过程中产生的大应变会随着卸载而恢复
随着底层材料端的发展,具有形状记忆的聚合物也开始出现。性能一致,只是组成由合金变成了高分子聚合物。
这种合金-聚合物的替代趋势,也展现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其它应用上。
形状记忆聚合物
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两种形态的聚合物。它可以从一个形状 A 变到形状 B。需要说明的是形状记忆效应不是内在属性,这意味着聚合物本身不显示这种效果。
其中形状A是通过机械变形和固定该变形而获得的临时形状,这个过程将决定形状偏移的变化,并相应产生形状B,也就是永久形状。
首先,聚合物形成其初始的永久形状B,经过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变形并固定到临时形状 A,再经过外部刺激,聚合物恢复其初始的永久形状B。这个程序化和恢复的过程可以重复多次,只是在每个循环中具有不同的临时形状。
刺激因素有常见的热或光。如红外光照射、施加电场、交变磁场或浸入水中。与金属形状记忆合金相比,聚合物的循环周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间隔内进行,且可以有更高的变形率。
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器械生产制造中的热缩管。最初的管材经过辐照工艺,尺寸变大;而经过加热后,尺寸又再次缩小。
而在一些取栓应用中,最初,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临时形态为直状,经过加热后,变成了螺旋状的永久形态,从而进行取栓的功能
新应用
目前在外周/神经栓塞术里,利用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态可变出现了许多创新器械。
下面这款多孔的栓塞封堵器械,正是利用聚合物(聚氨酯甲酸乙酯)遇血液(温度/液体环境下改变形态)进行栓塞治疗,完美的融合了其性能。
作者简介
曹刚毅
曹刚毅,CCI四期学员,在介入医疗领域拥有多年研发和销售经验,涵盖结构,电生理,以及血管通路等产品,同时在各类医疗公众号平台累计发表百篇原创文章。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策划:沈雳
本文作者:曹刚毅
后期制作:凌武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