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
近日,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谢宝栋教授主刀,带领团队独立自主成功开展黑龙江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这一划时代的重大医疗技术的开展,成为黑龙江省终末期心脏疾病治疗的里程碑,标志着心衰治疗进入了人工心脏植入的新时代!
黑龙江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
患者李先生,男,51岁,术前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扩张为正常人两倍多,心功能却不到正常人的1/3,近6年心功能每况愈下,到今年心脏衰竭已难以为继,在外院介入放置二尖瓣夹(mitral clip),没有改善,心脏发生两次室颤,行电除颤抢救,肝肾功能明显受损,胆红素到达160umo/L,肌酐200umol/L,心率达到180次/分钟,严重心律失常,生命处于油尽灯枯的临危状态,常规治疗无法取得任何效果,且有很高的猝死风险,符合心脏移植手术指征,但病人体重偏大(90余公斤),病情危急,短时间根本找不到合适供体。为挽救患者生命,心脏大血管外科谢宝栋教授团队与患者家属沟通,经过充分准备及征得患者同意后慎重决定为其植入左心室辅助系统,也就是俗称的“人工心脏”。
谢宝栋教授团队为患者植入左心室辅助系统
哈医大一院领导高度重视李先生的救治工作,医务科协调相关科室全力配合心脏大血管外科谢宝栋教授团队。手术于2022年8月8日上午8时开始,经过谢宝栋教授团队和各学科的通力合作,黑龙江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左心室辅助系统,仅用4小时便顺利完成。术后当天,患者全麻清醒,术后第一天停用呼吸机。
我国重症医学专家于凯江教授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术后,我国重症医学专家、哈医大一院院长于凯江教授来到心外科监护室李先生的床前,查看患者病情,指导术后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术后1周,患者情况良好,肝肾功能恢复接近正常,心输出量达到正常人上限,已能独立下床进行蹬车运动等康复锻炼。
术后1周患者进行蹬车运动等康复锻炼
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谢宝栋教授团队用精湛的技术重新点燃了患者本将熄灭生命之光!心脏就是人体的“发动机”,终末期心衰意味着这个“发动机”耗损到无法维修,随时可能熄火。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衰疗效确切,但目前国内心脏供体极度缺乏,大多数终末期心衰无法获得心脏移植的机会,往往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不幸去世。且有部分患者不适合心脏移植,人工心脏注定是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替代选择。装上人工心脏,部分患者可以长久携带;还有部分患者可以把它作为心脏移植的桥接过渡;更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在人工心脏的帮助下可以恢复功能,进而撤除该装置。做为心室辅助装置的人工心脏是国际公认的心衰治疗手段,目前国际上的手术量已经超过心脏移植,有患者利用该装置存活12年之久。
患者与人工心脏体外电池包和控制器
是人工心脏完全替代人体自己的心脏?
其实不然,谢宝栋教授指出,人工心脏是辅助人体自身心脏,搭建起患者心脏血液的辅助流道。血液从左心室经入血管流入到血液泵内,通过血液泵内叶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血液推出并经出血管流入到升主动脉,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左心室功能,辅助患者血液循环。
术后1周患者自行站立向谢宝栋教授表示感谢
谢宝栋教授介绍,人工心脏技术素有心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之称。人工心脏是所有医疗器械中最具挑战性的技术之一,其研发能力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我们国家的高端医疗器械科技水平,人工心脏在我国刚刚起步,这次手术使用的人工心脏是国内唯一可用于长期替代的人工心脏,采用第三代离心泵技术,并首创液悬浮系统,具有高稳定性和耐久性,血栓形成和溶血的风险非常低。
医院领导祝贺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植入我省首例人工心脏
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被国家卫健委批准开展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目前均取得良好效果。黑龙江首例人工心脏植入的开展对广大心衰患者带来全新希望,从此黑龙江有了自己的人工心脏团队,标志着哈医大一院具备了终末期心脏病的所有高水平治疗方式,心脏大血管外科诊疗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心脏大血管外科谢宝栋教授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团队
迟超 徐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