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GS检测实验的全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污染,从样本采集、核酸提取、文库构建到上机测序,其中囊括了样本的交叉污染、PCR扩增错误、接头污染、测序错误等
案件的开端始于1993年5月,一位居住在伊达尔-奥伯施泰因、广受邻里喜爱的老人--莉泽洛特·施伦格尔被凶手残忍地用一根金属丝勒死。警方仅在一个茶杯上取到了一个陌生人的DNA样本,其他一无所获。通过对DNA样本进行分析,并结合犯罪现场的情况推断,杀死施伦格尔的凶手是一名很可能与老人相识的年轻女人。然而对所有符合犯罪嫌疑的对象进行DNA比对后,竟无一人匹配,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直到8年后2001年3月,第二名受害者出现在德国西南城市弗莱堡。一个名叫约瑟夫·沃尔岑巴赫的古董商人被凶手用一根尼龙绳残忍的杀害。警方在犯罪现场提取的嫌疑人DNA样本,通过比对,竟然与8年前杀害施伦格尔的凶手是同一个人--那个年轻的女人。经过大量排查,和8年前一样,没有找到任何有关联的嫌疑人或者目击证人,调查再次陷入僵局。
辗转到2007年5月,德国海尔布隆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袭警案。凶手袭击了两名正在警车中休息的警察,致一死一伤。对现场采集的样本进行DNA鉴定后,发现与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各地发生的多起重大抢劫案、杀人案的嫌犯--那个年轻女人的基因相吻合。此时,媒体将那个年轻的女人称为“海尔布隆幽灵”。然而,那名昏迷后苏醒的警官却指认凶手是一名男性,并非女性。此证词一出,所有关注这个案子的人都蒙圈了,完全摸不着头脑。
真相大白日子的到来---2009年3月,一名少年闯入学校企图偷窃,警方将其留在现场的饮料罐送检,竟然检测出海尔布隆幽灵的DNA。由于提取检测DNA样本都要用棉签,此时有人提出会不会是棉签有问题?结果发现,所谓“海尔布隆幽灵”的DNA,竟然来源于制造样本采集棉签的工厂工人(与案件无关)。带有她DNA的棉签在各地案件调查中被广泛使用,致使许多案件即使实际上凶手不同,却能检出同一个人的DNA。警方认定了一个不存在的犯罪嫌疑人,互不相干的案件也被视为连环案件,导致所有调查进入僵局,这就是DNA样本污染带来的严重问题。
对于犯罪案件而言,样本污染不仅会误导案件侦查,甚至可能产生冤假错案。同样,通过高通量测序(NGS)检测指导患者个体化精准诊疗的过程中,样本污染问题同样不能忽视。污染的样本可能导致检出患者本来不存在的变异(出现假阳性突变),对患者的精准用药,预测预后等临床决策造成严重影响。
在NGS检测实验的全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污染,从样本采集、核酸提取、文库构建到上机测序,其中囊括了样本的交叉污染、PCR扩增错误、接头污染、测序错误等。因此,NGS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主要的质控点有三个方面:
(1) 肿瘤样本的质控,需要注意肿瘤类型、肿瘤细胞总体数量和占比。癌细胞数量太少或者占比很小,都会影响检测灵敏度,可能造成假阴性的结果;
(2) 文库构建的质控,主要涉及浓度和片段大小是否符合要求。一般用Qubit检测溶度,用Agilent 2100检测片段大小;
(3) 测序后下机数据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到测序仪本身运行是否正常、平均测序深度、覆盖均一性、碱基质量Q30占比等。
NGS样本主要质控参数示例
参考文献
《肿瘤二代测序临床报告解读共识》,循证医学2022年,第22卷,第2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