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什么是耳硬化症,该如何治疗?

2022-08-12 17:50

基因解码提示,耳硬化症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镫骨活动受限或固定,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耳硬化症的发病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

经常会有患者因为听力下降到耳科就诊,少部分患者经过专家检查后,得出的诊断是“耳硬化症”。那耳硬化症是怎么一回事呢?是父母遗传导致的吗,该如何治疗,后代会不会遗传到这个疾病?

从成年开始李玉(化名)就有偶尔听不清别人低声说话内容的情况,此外没有任何不适,加之也不显著影响生活,顶多是重复一次就听到了,所以李玉一直因为是普通的耵聍栓塞,不予理会。

近两年来,李玉的症状越发明显,已经很难听懂别人的低声絮语,甚至不注意会听不到外卖员敲门,这令李玉不堪其扰。去年年初,李玉在当地三甲就诊,医生称疑似一种欧洲人常见但黄种人少见病——耳硬化症(镫骨型,双耳),达中度传导性耳聋,双耳最低处均是损失50多dB,医生说李玉的听力下降到40dB左右,已达到手术指标,建议手术治疗,改善听力障碍。遂行两次间隔半年的双耳听骨链重建手术,双耳都植入了人工钛镫骨,目前听力已极大改善,比正常人低一点但是完全够用。

如今李玉面临结婚生子,她的耳硬化症会遗传给后代吗,于是联系到基因解码进行致病基因鉴定。

工作人员对李玉的血液进行了全面的耳硬化症致病基因分析,解码结果显示:李玉OT*C5基因发生杂合突变,影响蛋白功能,是李玉导致耳硬化症的致病基因。家系验证结果显示,李玉父母未携带该位点的基因变异,李玉为新发突变,其后代遗传概率为50%。

什么是耳硬化症?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个完整的声音感知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耳朵里面有很多复杂的结构负责接收声音、传递声音、声音信号的转换以及大脑对声音的感知。首先,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并引起鼓膜振动,从而带动听骨链一起振动,然后又引起内耳的淋巴液振动并刺激毛细胞进行声电的换能工作,这种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入大脑,最后通过我们的大脑感音。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故障都会导致我们的听力下降,根据损伤部位、听力损失的大小而称之为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耳聋。

基因解码提示,耳硬化症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镫骨活动受限或固定,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耳硬化症的发病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镫骨是我们人体中最小的一块骨头,大约相当于一粒米大小,形状类似于马镫。耳硬化在病理学表现为内耳的骨迷路原发性局限性骨质吸收,而代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骨质增生,早期病变仅影响镫骨的活动,从而导致传导性聋。随着当病变范围较大, 同时累及前庭窗周围及耳蜗周围时称为弥漫型耳硬化症,半规管、内听道及面神经管等部位也可被累及,出现眩晕、感音神经性聋。

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体基因序列变化与疾病表征数据库》显示,耳硬化症常表现为进行性的听力下降,多有家族史,双侧多于单侧。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耳鸣,少数患者还可能伴有眩晕。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耳硬化患者在安静环境下听不清,而到了比较嘈杂的环境中,患者反而感觉到听的清楚了,医学上称作“韦氏误听”现象。另外,耳硬化的患者讲话的语调多是“轻声细语”,而非高音喇叭样的讲话,与感应神经性聋患者的“大嗓门”有明显区别。

基于以上特点,耳硬化症许多情况下有可能被忽略而导致漏诊。这类患者的鼓膜基本正常,而不像中耳炎有鼓膜穿孔,医生通常需要做一些检查,如颞骨高分辨率CT等,排除中耳炎导致的鼓室硬化症或者先天性听骨链畸形等。

在耳硬化初期,传导性耳聋可以考虑手术或选择骨导式助听器,晚期出现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则配备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手术来重建听力。一般来说传导性耳聋通过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听力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也存在发生神经性耳聋的风险,需要慎重考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耳硬化症,听力,鼓膜,镫骨,骨链,遗传基因突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