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亿二级市场投资:MNC看中的不仅是个别中国企业
2426字8图,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MNC与国内本土企业的合作越来加深,毕竟谁也不想错过中国医药市场蓬勃发展的这一浪潮。
1. 逐渐披露
2. 占比与增速
3. 二级市场上的股权投资
4. 结语
1 逐渐披露
中国医药市场逐渐出现在越来越多的MNC财报上了,在统计了强生、辉瑞、罗氏、再生元、吉利德、BMS、安进、渤健、礼来、诺华、诺和诺德、阿斯利康、艾伯维、美国默克和赛诺菲等15家MNC的财报后,截至2021年,有7家MNC在财报上披露了中国区的营收收入。
一般情况下,只有地区营收/全球营收在该司占据一定比例的时候,才会披露出来的。
并且这7家里,有5家是近几年才开始披露中国区的营收情况,其中美国默克2018年开始披露,礼来、诺华、艾伯维和赛诺菲2020年开始披露,这些数据都表明了中国医药市场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 占比与增速
下面我们先看下这7家MNC里,中国区的营收情况。
阿斯利康中国区2021年的营收为60.02亿美元,CAGR为16.68%(2018-2021),占全球地区营收的比例为16.04%,排在美国(32.20%)和欧洲(29.59%)之后。
图1 阿斯利康中国区营收情况(丰硕创投整理)
诺和诺德中国区2021年的营收为160.19亿丹麦克朗,CAGR为12.39%(2018-2021),占全球地区营收的比例为11.38%,排在美国(44.75%)和EMEA(26.78%,欧洲、中东和非洲)之后。
图2 诺和诺德中国区营收情况(丰硕创投整理)
美国默克中国区2021年的营收为43.78亿美元,CAGR为26.09%(2018-2021),占全球地区营收的比例为8.99%,排在美国(46.04%)和EMEA(27.39%,欧洲、中东和非洲)之后。
图3 美国默克中国区营收情况(丰硕创投整理)
赛诺菲中国区2021年的营收为27.2亿英镑,CAGR为0.30%(2019-2021),占全球地区营收的比例为7.20%,排在美国(38.09%)和欧洲(25.84%)之后。
图4 赛诺菲中国区营收情况(丰硕创投整理)
诺华中国区2021年的营收为30.52亿美元,CAGR为16.05%(2018-2021),占全球地区营收的比例为5.91%,排在美国(32.58%)和德国(9.43%)之后。
图5诺华中国区营收情况(丰硕创投整理)
礼来中国区2021年的营收为16.61亿美元,CAGR为30.31%(2018-2021),占全球地区营收的比例为5.91%,排在美国(59.36%)、欧洲(16.87%)和日本(8.36%)之后。
图6礼来中国区营收情况(丰硕创投整理)
艾伯维中国区2021年的营收为8.57亿美元,CAGR为77.98%(2018-2021),占全球地区营收的比例为1.51%,排在美国(77.42%)、加拿大(2.49%)、德国(2.18%)、日本(1.94%)和法国(1.67%)之后。
图7艾伯维中国区营收情况(丰硕创投整理)
从中国区营收情况来看,这7家MNC这几年来都是呈上涨趋势的,除了赛诺菲外,CAGR都是两位数以上。从占比来看,除了艾伯维外,其他都是在5%以上的,并且大趋势上中国是北美和欧洲之外的第三大市场。在亚洲市场方面,除礼来和艾伯维外,其余5家的中国市场是超过日本市场的。
3 二级市场上的股权投资
中国医药市场的确吸引人,除了上面展示的MNC产品营收情况外,他们还通过其他方式参与进来,包括一级市场投资(礼来亚洲和阿斯利康投资等),管线许可给中国企业(安进/诺华→百济神州、辉瑞→基石药业、礼来/赛诺菲→信达生物、诺华→欧康维视等),和二级市场投资(安进→百济神州、辉瑞→基石药业、赛诺菲→信达药业等)等。
相对于一级市场和管线许可交易,二级市场投资牵涉的资金量相对更大(较一级市场),并且风险更集中在某家公司(较个别管线许可,需承担该司所有管线的损益)。那么是基于什么样的预期回报,值得MNC一次性掏出重金来押注某一家中国公司?我们先回顾下近几年来的3笔在二级市场上的股权投资。
2019年11月1日,安进将以约27亿美元现金,或每股174.85美元价格,购入20.5%的百济神州股份,较30天交易量加权平均价相比溢价36%,截至2022年8月10日,百济神州美股的股价为191.38美元,快3年的时间,涨幅为10%不到。
2020年9月30日,辉瑞以约2亿美元,价格约13.37港元,当时最后交易日的股价为9.3港元(约溢价44%),购入9.90%的基石药业股份,截至2022年8月10日,基石药业股价为4.05港元,快2年的时间,跌幅为70%左右。
2022年8月5日,赛诺菲以约3亿欧元对信达生物进行第一次股权投资,价格约42.42港元,较过往30个交易日内平均股价溢价20%,购入本次发行后约3.73%的股份。
前两笔股权投资经过2~3年的时间检验,财务投资上,安进赚不了几个钱,辉瑞还严重亏损了,这时候赛诺菲还插足进来,并且未来仍考虑加大筹码,这里面有一个特别关键的因素,只要这个因素不成立,产业方是不会进来的。
这个因素就是中国医药市场是长牛的市场,与未来有可能成为龙头的中国药企共同成长,是赚中国钱最便捷的途径。上一章节已经论述了过去几年中国医药市场的蓬勃发展,但是未来呢?由于医保谈判和集中采购的影响,影响了礼来、诺华、诺和诺德、阿斯利康和赛诺菲在中国区业务,其中礼来和阿斯利康的2022H1中国区业务更是直接同比下降。其实这些都是短暂的、个别的阵痛,关键得看中国医药市场是否会坍缩、萎靡,只要不萎靡,或者萎靡后能反弹,那么未来的头部企业必定在中国医药市场稳步增长的β上,跑出α来。
2021年胰岛素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从下图绿线看出,糖尿病市场虽然受到重挫,但整体上还是保持增长的。还有其他品种,如白菜价一样的PD-1抑制剂,在重挫过后使得整个市场出现负增长,但现在的市场正稳步增长,打破之前的高度仅仅是时间问题。
图8 中国糖尿病市场情况(来源:诺和诺德2022Q2推介材料)
大家细心点可能留意到,在这7家MNC里,赛诺菲这几年中国区的业务其实是表现最差的,CAGR仅为0.30%,他的财报里经常挂在嘴边的是,由于医保、集采和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进口药如PD-1抑制剂在2020年未能进入到医保等,对进口药的准入造成额外挑战。
现在好了,直接入股国内卖PD-1抑制剂且进了医保的企业,多省事。其实这也是MNC与国内传统药企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所展示不一样的行事方式而已。一个流传的笑话阐述的很清楚,一条马路上开了一家很赚钱的加油站,国人会开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之类,老外会开便利店、洗车店等配套服务。国外一直流行合作博弈,国内目前仍偏向竞争博弈,虽略有改善,但力度仍不够。
结语
时隔两年,再现MNC在二级市场上投资中国本土企业,并且这是在全球医药市场比较冷淡的时候做出的行动,释放的信号十分强烈,中国医药市场值得投资,被投企业具备发展成龙头的潜质,更关键的是,为逐渐回暖的医药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信心。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