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型糖尿病能“治愈”吗?控制得当,可以停药!

2022-08-12 10:08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如年龄在45岁以上、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等,一定要注意血糖监测,同时还要监测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以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说不定哪次复诊,您就可以停药了呢!

医生,我好忧伤

今年我61岁,体检报告显示空腹血糖7.8mmol/L,去医院查了餐后2小时血糖11.5mmol/L,医生告诉我得了糖尿病

我正要享受退休生活,现在非常郁闷,糖尿病是不是一旦确诊,就要终身服药?糖尿病能“治愈”吗?

医生解答

通过现有/新型的治疗药物、生活方式或代谢手术干预,我们会发现,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停药,有时也可以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目前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糖尿病缓解”。

意思就是,只要您控制得当,就可以实现老百姓所说的“治愈”。

糖尿病缓解的定义

自发或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恢复至< 6.5%,且在没有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持续至少3个月。

然而许多因素会影响HbA1c结果,包括血红蛋白变异、不同的糖化率或在各种疾病状态下红细胞存活率发生改变。因此,在HbA1c可能不可靠的情况下,专家组建议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测量24小时平均葡萄糖浓度作为替代方案。

如何实现糖尿病缓解?

一、抓住黄金时期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逐步发展的特点。在正常血糖发展为糖尿病之间,会有一个过渡时期,即糖尿病前期,这一时期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黄金时期。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和临床表现,主要依靠检测血糖发现,因此建议每年体检监测血糖。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

如果6.1mmol/L≤空腹血糖<7mmol/L,即是空腹血糖受损;如果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则为糖耐量异常。

早期诊治“糖尿病前期”将会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进展,若从饮食、运动和药物多方面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率降低约50%,实现“治愈”。

已确诊糖尿病的初发患者也有“治愈”希望,应及时干预治疗,好的治疗方案(详见后文)可以尽可能挽救胰岛功能,避免延误缓解糖尿病的机会。

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管理,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中之重,可以有效实现血糖控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获益终身。

规律饮食:推荐控制总热量的均衡膳食。糖尿病患者不需要绝对忌口,但“浅尝辄止”是胜利的保证!

如何控制量,双手来帮忙:

拳头——每餐1个拳头大小的主食,每天1个拳头大小的水果;

手掌——每正餐1块手掌心大小、厚度的荤菜;

双手——每正餐1捧蔬菜。

保持运动

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控糖,请记住“13579”这个运动小口诀!

“1”指餐后1小时运动

“3”指每次运动至少持续30分钟

“5”指每周至少保证5天运动

“7”指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

“9”指要保持长久的运动习惯

三、选对降糖药物

根据个体情况,选对降糖药物,将大大提高糖尿病缓解的概率!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药物选择的评估,根据个体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情况、胰岛抵抗程度等因素进行降糖方案制定。一些具有胰岛保护作用的新型药物,如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SGLT-2抑制剂,以及一些快速平稳降糖的方法,如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可以有效的缓解高糖毒性、挽救胰岛功能。

四、积极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高,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随BMI(身体质量指数)的增长而增长。因此,控制超重和肥胖,保持理想体重,是糖尿病预防及健康管理的关键。 

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以通过积极控制体重来帮助降糖。特别是肥胖的糖友,当体重控制达标、自身胰岛素分泌量够用时,血糖自然也就好了,提高了糖尿病“治愈”的可能。

五、定期复诊监测指标

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如年龄在45岁以上、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等,一定要注意血糖监测,同时还要监测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以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说不定哪次复诊,您就可以停药了呢!

专家介绍

91711660269713404  

鹿斌

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糖尿病学会委员兼神经病变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流行病与预防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神经与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内分泌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91751660269713461  

苗青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营养学组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饮食和营养治疗学组组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不孕不育症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教育部专项科研基金、上海市卫计委青年基金等多项基金,发表国内外期刊文章十余篇,参编专著4部。

23121660269713523  

刘晓霞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2010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上海市优秀专科医师培养资助计划、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秀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参与多项上海市科委及国家自然基金。任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神经病变学组秘书。擅长内分泌代谢病,尤其是慢性病管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胰岛β细胞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文 | 内分泌科 苗青 刘晓霞

审核 | 内分泌科 鹿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内分泌科,糖尿病,血糖,胰岛,药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