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精神分裂症就治不好了吗?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为重要。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力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
“得了精神分裂症就治不好了吗?”这是家属的担忧,更是病人的恐惧。他们担心从此之后就会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漫漫长路,看不到希望。有研究发现78.3%的患者存在病耻感,其中33.5%的患者存在中重度病耻感。普遍存在的病耻感使患者自尊心受到伤害,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易引起患者病情反复,并会导致患者出现延迟诊治、丧失治疗信心等一系列问题。
精神心理科医生告诉大家:坚持治疗、坚持服药是维持病情稳定的主要措施。大约20%的患者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发作。由于现在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约60%的患者是可以达到社会性缓解,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每一次复发都会加重对患者大脑功能的损害,对认知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且导致对治疗越来越抵抗。
所以预防复发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预防复发,药物治疗是基础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是持续药物治疗者的5倍。
有一部分的患者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不需继续服药治疗,过早自行减量。对医生不信任,怕长期服药会对身体有害,会变傻。觉得服药太麻烦。怕别人知道自己服药,存在病耻感。因家庭经济困难,怕拖累家庭。经研究证实,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症状、自知力、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水平。在提高服药依从性方面,可以和患者共同探讨服药的好处与坏处,运用利弊分析法纠正患者对药物的错误认知,指导患者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技巧。同时,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促进自知力的恢复,增加服药依从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