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住“沉默杀手” 卫护帕金森患者的健康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根据《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20版)》最新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患病人数至2030年可达500万,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
帕金森病随着病程的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一方面会对患者自身的日常活动造成严重阻碍和影响,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公共系统和医疗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沉默杀手”帕金森危害巨大
帕金森病具有起病隐匿,缓慢进展的特点,因而又被常称为老年人健康的“沉默杀手”。由于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往往会不自主抖动,在民间,大家经常将帕金森病称作“抖抖病”。
事实上,帕金森病的症状是因人而异的,最为显著的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抖)、运动迟缓(慢)和肌强直(僵),中晚期患者可出现姿势平衡障碍。随着医学界对帕金森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一系列非运动症状。
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且有时会产生多种非运动症状。不仅运动症状会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非运动症状也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的困局 从“蜜月期”到“失效期”
林女士5年前突然出现左下肢抬腿费劲,且不自主抖动的情况。已经60有余的她,一度以为是自己身体机能“老化”所致。最后,实在架不住亲友们的轮番劝说,林女士很不情愿地前往当地医院就医,被确诊为帕金森病。此后,林女士便一直靠服药控制震颤。
根据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药物治疗是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在疾病早期效果尤为明显。通过合理用药,大多数帕金森病早中期患者可有效改善和控制症状,维持工作和生活能力——这一阶段,也常被形容为帕金森病的药物“蜜月期”。
可惜林女士的“蜜月期”有点短。在药物从未停断的情况下,去年3月起,她就感觉左侧肢体震颤和僵硬感明显加重,且症状逐渐扩展到对侧肢体,行走拖步并多次跌倒。系扣子、拿筷子等精细动作也越来越不连贯,越来越困难。因僵硬所导致的肌肉酸痛,更是让林女士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不断加重的病情,已经严重影响到林女士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DBS手术 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近日,通过体外程控仪进行脑起搏器开机程控调试后,林女士双侧肢体震颤、僵硬等运动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困扰多年的痼疾一朝得以解脱,让林女士对回归正常生活充满了希望,更满怀信心。
DBS手术因其相对无创、安全,可双侧和可调控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对广大“帕友”来说,若此前药物治疗有明显疗效,现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运动并发症时,就应尽快到具备帕金森病DBS手术能力的专业医院开展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手术治疗,从而控制改善症状、减少症状波动、减轻药物副作用,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