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减肥20斤悟到的管理学规律

2022-08-12 10:06

累积心理能量,顺势而为

  我瘦了20斤,用半年的时间。

瘦下来之后,自觉体态轻盈、精神抖擞、睡眠规律,整体状态好了许多。

瘦下来之后,少了臃肿,穿同样的衣服,明显看着年轻一些。

朋友们问我是如何做到的?

复盘过去半年的经历和体悟,感觉减肥这个事,确实有规律可循,和管理工作颇为相似——顺势而为,把事想透,细化方案,营造氛围。

累积心理能量,顺势而为

和很多人一样,我明白减肥的好处,也有瘦身的愿望,时不时会动减肥的念头,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过减肥的样子……多次失败之后,在心理上我成了“减无能”,认为自己这辈子减肥无望了。

去年“720”之后,因为吃的不好,我饿瘦了8斤。减肥的飞轮效应意外启动,激起了我减肥的信心,我趁热打铁,决定继续减一些!

减肥这个事,大部分人认为,知易行难,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吗,不难嘛!少吃、多动不就是和本能对抗,不就是考验意志力嘛!

事实上,减肥和其他事情一样,仅仅靠意志力是走不远的,还需要强大的动机、科学的方法、系统的措施、行之有效的小技巧,进而养成新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在这些要素中,“动机”是最重要的。

因而,减肥不成功,不仅仅是“行”不到位,首先是“知”不完整。

对于思维、行为逐步陷入僵化的中年人而言,任何改变都需要消耗较大的心理能量。动机,是心理能量形成的起点。

如何葆有强大的、持续的动机,积蓄对自己持续下手的“狠”劲儿?

可以多看看自己的照片,尤其是胖子时代和瘦子时代的对比,持续的刺激自己,形成改变的愿望,累积心理落差。

可以把大目标进行分解,从不需要很努力就能实现的小目标开始。譬如,把每天50个仰卧起坐,改成每天一个仰卧起坐。做到之后,就会有种小小的成就感。坚持下去,不断用小的胜利唤醒自己对大胜利的信心和渴望(有兴趣的话可以读读《微习惯》)。 动机形成并保持的过程,就是渴望、信心这两种心理能量聚集的过程。

我们经常说情绪管理很重要,情绪管理的目的,就是把正面、负面的情绪汇集到有价值的念想上,推动改变自己的飞轮。

从这个角度来讲,减肥和管理一样,什么时候启动,要看天时地利人和。政策的倡导,不良事件的触发,业内同行的示范,发展遇到了瓶颈,大家有改变的愿望,等等等等,都是启动的机会。只有当变革的能量聚集足够了,再顺势而为,才容易成功。

深入思考,把事想透

减肥的原理很简单,消耗的卡路里要大于摄取的卡路里。

减肥的方法很简单,管住嘴、多动腿。

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不足以指导减肥实践。

还需要了解更多的知识。

就减重而言,最重要的是吃对。

怎么才算吃对?

三个维度:吃的总量、吃的结构、吃的顺序。

总量上,要计算卡路里,保证每天摄入的能量低于每天消耗的能量。只有每天消耗大于每天摄入,减肥才有可能。

结构上,碳水、蛋白质、脂肪、蔬菜水果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中原地区的女同胞,过了三十岁,体重就不好逆转的增长,主要原因就是面食吃的太多,蛋白质吃的太少。在碳水的选择上,尽量避免精加工、多次加工的食物,多吃粗粮和粗加工的食品。

顺序上,每餐先吃蔬菜水果,然后是蛋白质和脂肪,最后是碳水。

为啥是这样的顺序?因为,碳水食物消化起来最快,升糖指数最高。几种食品混在一起,反而延长了食物的排空时间,降低了升糖速度。

要减重还必须加强运动。运动一是为了消耗能量,二是为了增加肌肉。避免体重下来了,但整个人看着松松垮垮。同时,肌肉的增加会提高基础代谢率,可以更轻松的消耗能量。

管住嘴的难点在哪里?

一是“饿”带来的生理反应。二是“焦虑”带来的心理反应。

身体产生“饿”的信号,一个直接原因是血糖浓度低了。血液里的糖来自食物的消化,给肌肉运动提供能量。少吃碳水,多吃优质蛋白和适量脂肪,会让血糖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减少饥饿感。

身体有“吃”的冲动,一个原因是情绪问题。在寒冷的冬日、日暮时分,是人情绪的低点,会有强烈吃东西的冲动。这就需要我们静下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探索情绪背后的原因,做好情绪管理。

管理工作也是如此。要启动变革,差不多了解是不够的。首先要把事想透,要全面、细致的了解变革项目的全景、相关因素的特点,了解事物的规律、要素之间的关系,摸清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找到关键的瓶颈。

只有对工作了解足够,对困难估计足够,才有打胜仗的可能。

细化方案,落实到日常习惯中

了解了减肥的原理和常识,还要具象为行为措施。这个行为要非常明确、细化、具体,要融入到日常行为习惯中去。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身体也不是一日变胖的。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一定是一系列不良的行为习惯带来了“肥”的结果。

减肥的本质是改变,要把“增肥”的行为习惯改变为“减肥”的行为习惯。只有落实到日常行为上的习惯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否则就是想和做“两张皮”。

根据计算的每日用餐卡路里,以及确定的饮食品种,在吃饭上,我养成了几个新习惯。

第一,自己做早餐。把面汤和粥换成牛奶,主食变成海鲜、杂粮、鸡蛋,水煮青菜。这样,营养全面,味道也不错。

第二,中餐带饭。在食堂用餐一是油水大,二是很容易超量。我买了各色饭盒,有装汤的,有放主食和菜的,有电动加热的,有蒸着加热的。头天晚上我会列好食谱,做好食材准备。食材主要是牛排、鸡胸肉、杂粮等。第二天早上,煎煎炒炒、蒸蒸煮煮,装入饭盒。饭盒限定了食物的总量,卡住了关键的入口。

第三,晚餐尽量不吃。刚开始会有不适,几天之后就适应了。再后来,晚上吃饭,身体反而觉得不舒服。

第四,放慢饮食速度。吃饭的时候要专注,发挥想象力,细嚼慢咽,细细品味食物的香味,享受食物带来的快感。同时,和狼吞虎咽相比,放慢速度会让人吃的更少就有饱腹感。

除了“吃”的新习惯,我还启动了每天万步走的运动计划。一万步大约要消耗1个半小时,自己很难有这么长的时间。怎么办?化整为零!早上、中午、晚上各半个小时,这样,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任务。

对应到管理学上,实施方案不仅要能实现目标,听起来要道理,还要符合组织当下现状,有可行性,足够细化,能够落地。新的方案不是对老系统推倒重来,而是对关键环节进行改造,改造之后要和老系统融为一体,嵌入其中,无缝对接。

营造氛围,才能走的远

新习惯的养成一定伴随着身体、心理的极大不适,这种不适感是减肥路上的绊脚石。如果不能及时克服,就会半途而废。这个时候,就需要营造浓重的氛围。

我的做法是两个。

第一,多看减肥类书籍和文章。包括减肥食谱,心理学常识,健身知识,减肥经验等等。这样的好处,一是让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减肥的目标和任务上。二是这类书看多了,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减肥决心,还会受到很多细节上的启发,get一些很有用的减肥tips,进而不断优化日常生活习惯。

第二,发动朋友一起参与。围绕减肥,我建了两个群。一个是减肥群,每天在群里秀一日三餐,每天早上秀体重。看到别人的健康绿色饮食,看着别人的体重刷刷往下掉,难免就心生羞愧。对标对表,知耻而后勇。一个是运动打卡群,每天完成万步,在小程序里打卡。群主组织了几个拉拉队,每天定期提醒。朋友的参与,既是鼓励,也是监督,能帮助自己快速建立新习惯并坚持下来。

在管理工作中,大凡涉及变革的活动,一定会带来团队的不适应。大部分健康的、有益的新习惯都是逆人性的,需要刻意练习和刻意培养。这时候,就需要充分发动,文化先行。可以邀请专家来做讲座,开展行动学习,推荐共读书籍,让团队快速形成理念、方法上的共识。通过技术比武、标杆分享、学习讨论、工作复盘等等措施,让大家比学赶帮,在落地路径上推陈出新。通过团队建设,文化强化,促进新习惯、新风尚的快速形成。

文 | 韩斌斌

辑 | 尹禧龙

凡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均属杏林数豆者。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其他公众号和媒体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作者取得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杏林数豆者(ID:XINGLINSHUDOUZHE)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减肥,习惯,需要,之后,能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