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酒精治好了持续心疾的大爷,福州这家医院操作令人惊叹
心脏病患者要忌酒,但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却“反其道而行”,妙用酒精治好了66岁陈大爷(化名)的持续心疾——房颤。
66岁大爷反复心慌气促,医生的处方是“酒精”
陈大爷今年66岁,1年前开始出现心慌和胸闷。起初一两个月会发生一次,每次持续几个小时,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
后来心慌的时间越来越长,最近几个月,一天到晚陈大爷都能感觉到心脏在乱跳,稍一活动就心慌难受得无法忍受。
这次来附一医院就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全天心房颤动,心跳最慢90次/分,最快160次/分。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扩大,心脏功能减退。明确诊断是“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
但对于陈大爷这类持续性房颤患者,不建议单纯使用药物控制房颤。
并且彩超提示陈大爷的心脏已经扩大,已经到了必须要控制的地步。
采用导管消融+药物的方案,能更好地减少房颤复发,降低中风发生。
为此,心内科电生理团队数位专家反复讨论后,决定为该患者行Marshall静脉注射无水酒精化学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
手术持续约2.5小时,术中陈大爷无明显疼痛感。术后3天顺利出院。
附一医院成为福建省内率先开展该项新技术的医院,也是国内少数能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
什么是Marshall静脉消融?
心房颤动可以理解为心房的电路出现了短路,本来心脏有规律的跳动变成了有快有慢而且没有规律的颤动。
病因主要见于心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变、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甲亢、风湿性心脏病等。
Marshall静脉(韧带),又称左房斜静脉,是心脏发育过程中位于心外膜的退化残存组织,研究表明Marshall静脉是持续性房颤的发病机制之一。
附一房颤中心秘书、心血管内科余福玲副主任医师表示:
经导管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化学消融术是房颤消融领域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可显著提高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效果,还有效避免导管消融不彻底或者消融过度引发的心脏穿孔,减少导管消融的手术并发症。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完整的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前必须要进行静脉造影确认存在Marshall静脉,并且有足够的长度和直径才能进行消融。如果没有Marshall静脉,或者太细太短都无法进行酒精化学消融。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刘伟芳 通讯员:宁若冰
编辑:杨小懒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