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助力中医药治疗登上新台阶
在传统观念中,中医药治疗是非常个性化,患者和患者的不同,导致同一种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式可能出现很大差异。中医诊疗难以标准化、单一诊疗方案难以大面积推广,是导致中医药被现代医学理论普遍诟病的一大关键。
近年来随着政策引导,中西医理念不断融合发展,西医循证医学理念开始引入中医,传统中医迎来新的探索。 回顾历史,上世纪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位教授首先将循证医学引进中国。2002年,成都召开第一次循证中医药相关会议,曾提出中医对循证医学“一要学、二要用、三要知道局限性”,张伯礼院士也提出,要创立以循证医学的理念为指导的适用于中医辨证论治的评价方法。
从那以后,中医药一直在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评价和应用。2019年成立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开始有组织地展开相关领域的研究。
8月2日,国家卫健委在介绍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政策体系完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中,张伯礼院士提到了目前中医循证医学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对40多个中医治疗优势的病种进行了以“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为原则的系统整理研究,把这40个病种的临床指南进行了优化和评价,并且予以发布。
这对于合理优化诊疗路径,使病人获得更好的医疗照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具体来说,这个评价根据每一个优势病种可能收集到的所有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循证评价,剔除那些质量较差的,将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或质量比较好的高级别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制定路径指导治疗。 第二,对中医药治疗某一类疾病有效的中成药进行循证评价,发布了证据指数。今年公布了两个病种,心律失常和心衰,每一个病种里循证证据比较可靠、证据级别比较高的若干个中成药,来指导临床更加合理地使用。 针对第二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3.3亿,其中心律失常(房颤)487万,心衰890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数量增多,心律失常和心衰的发病率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中医药治疗在相关领域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中康CHIS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零售药店和医院市场抗心律失常中成药的销售额为29.57亿元,较2020年增长14.17%,主要得益于第一大品种参松养心胶囊销售额大幅增长。2021年抗心力衰竭中成药在医院市场的销售占比下降至78.38%,为近五年以来最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中药注射液使用限制,令过往知名品种心脉隆注射液的销售额大幅下滑所致。
图1:2017-2022Q1零售药店和医院市场抗心律不齐中成药销售额(单位:亿元)
图2:2017-2022Q1零售药店和医院市场抗心力衰竭中成药销售额(单位:亿元)
图3:2017-2022Q1零售药店和医院市场抗心律不齐中成药销售额TOP3(单位:亿元)
图4:2017-2022Q1医院市场心脉隆注射液销售额(单位:亿元)
图1-4数据来源:中康CHIS系统
21世纪是个体化医疗的时代,如何把循证理念和个体化医疗理念结合起来,中西医都在探索之中。随着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推进,未来相信将推出更多突破性的中医药诊疗方式方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1.“新康界”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
2.“新康界”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新康界”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新康界”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