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善宏教授团队解读特殊现象:CHB患者NAs停药后,HBsAg清除率为何在东西方人群中存在差异?
作者/李春燕1, 张仕华2 , 汤善宏1
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1, 郫都区人民医院2
近期,西方国家的研究发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患者长期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停药后,在随访过程中部分患者可发生HBsAg自发清除,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后面在纳入东西方不同人群的研究中呈现不同的结果。2017年德国Berg教授在Hepatol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观察以西方人群为主的非肝硬化HBeAg阴性患者停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Tenofovir)后的长期反应,结果显示:停止长期TDF治疗可能会出现HBsAg的清除甚至血清学转化;但2019年,加拿大Liem在Gut上发表一项研究,观察亚裔人群为主的CHB患者停用NAs后的持续反应,结果显示:停用NAs对于HBsAg的清除作用有限,特别是在治疗前为HBeAg阳性的患者。对于这两项研究:东西方人群在长期使用NAs达到HBV DNA抑制,而后停止使用NAs对于HBsAg清除率存在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其机制又是什么?
停止核苷(酸)类似物药物后
HBsAg清除率存在不同结果的研究
第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是德国莱比锡大学诊所的Berg等开展的,该研究纳入42名接受TDF治疗至少4年并达到HBV DNA抑制大于3.5年,无肝硬化HBeAg阴性的德国患者,其中88.1%的患者为白种人。将他们随机分配为TDF停药组(n=21)和继续TDF治疗组(n=21),停药组有15名患者、继续治疗组中有2名患者检测了基因型。其中,停药组15名中有11名(73%)患者为基因D型。结果显示:TDF停药组患者在48周、96周和144周,分别有2名(9.5%)、3名(14%)和4名(19%)患者出现HBsAg清除,而继续TDF治疗组无HBsAg清除患者。另外,TDF停药组在停药后96周有1例(5%)患者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anti-HBs出现阳性),停药后144周有3例(14%)患者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而在继续TDF治疗组,144周内无HBsAg血清学转换患者。当然,TDF停药组最后有8名(38%)患者出现了HBV DNA的波动,需重新接受NAs治疗。以上结果提示在HBeAg阴性的非肝硬化患者中,停止长期TDF治疗可能会出现HBsAg的清除和血清学转化。
第二项研究是2019年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肝病中心Liem等人开展的一项单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IV期临床试验研究。该研究共纳入67例患者,除2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为亚裔。其中40例(60%)患者在开始NAs治疗前HBeAg阴性,HBV DNA不能检测出的时间大于36月,而剩下的27例(40%)患者在开始NAs治疗前HBeAg阳性,但在试验前12月完成了HBeAg血清转换,HBV DNA不能检测出的时间也大于12月。平均NAs单药治疗7.3年。患者按2:1随机分组,45例(67%)患者被随机分配到NAs停药组,22例(33%)患者继续NAs治疗组。
在72周的随访中,只有2例患者出现HBsAg清除,每组各1例。停药组实现HBsAg清除的是一名66岁亚裔女性,治疗开始时HBeAg阴性,基线抗HBe阳性,基线HBsAg为2.8 log IU/mL。继续用药组实现HBsAg清除的是一名59岁白人男性,患者治疗开始时HBeAg阴性,基线时抗HBe阴性,基线时HBsAg为0.1 log IU/mL。
随访72周后,停止NAs的患者中有38%(17/45)需恢复治疗:其中1例(6%)是因为HBeAg复阳,12例(70.5%)是因为HBV DNA升高>20000 IU/mL,还有4例(23.5%)是因为病毒学和生化学复发。结论:这项由亚洲人组成的队列研究表明:停止NAs对于HBsAg的清除作用有限,特别是在治疗前为HBeAg阳性的患者。
亚洲患者停药后出现HBsAg自发清除现象少见,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人群,考虑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是种族和感染时间的差异,另一个是在第二项多伦多试验中,40%的患者治疗前HBeAg呈阳性,而德国试验中所有患者治疗前HBeAg呈阴性。
对此,在2020年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肝病中心的Hirode教授等人开展了一项国际性、多中心、多种族队列研究,纳入1541例长期使用NAs停药后的HBeAg阴性患者,其中87.6%是亚洲人,11.3%是白种人,中位随访时间18.4(波动:7.9-39.4)个月。结果显示:当根据基线特征分层后发现,停药后HBsAg清除率在白种人中为36.5% [95%CI 26.0-49.5%],亚裔人中HBsAg清除率为10.6% [95% CI 8.1-13.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BsAg清除在白种人群中显著高于亚洲人群(比例)(P<0.001);结束治疗时HBsAg<100 IU/mL的患者,停药后HBsAg清除率明显高于结束治疗时HBsAg≥100IU/mL的患者(P<0.001)。其中分析不同种族停药后HBsAg的清除率差异可能源于HBV基因型、传播方式和感染持续时间等混杂变量的差异。
HBV慢性感染者的特点在东西方的差异
考虑到东西方人群停止长期NAs药物治疗后,HBsAg自发清除率的差异可能因为获得HBV感染的年龄、感染方式、HBV基因型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上的不同引起,故对其进行进一步阐述。
1 HBV感染的年龄和方式在东西方的差异
在亚太地区,HBV的主要传播以出生时的垂直(围产期)传播或儿童早期的水平传播为主。而在我国,HBV以母婴传播为主,多发生在围产期,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胎盘、血液和体液传播,特别是HBeAg阳性、HBV DNA高水平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垂直传播。亚洲人的另一传播来源是通过家庭携带者的家庭内水平传播,故亚太地区感染HBV的年龄较小。
与亚洲人相比,在西北欧等低流行地区,HBV感染大多是在较晚的年龄获得的,20-29岁人群的慢性HBV发病率最高,并且水平传播(主要是血液或性接触)是这些低流行国家的主要感染途径。
因此,从HBV感染的年龄和方式上可以看出:亚太地区感染HBV的平均时间可能要长于西方。婴幼儿时感染HBV病毒后,针对病毒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较弱,而成年后对感染HBV病毒后有较强的免疫能力,这可能是抗乙肝病毒治疗停药后,HBsAg自发清除差异的重要原因。
2 HBeAg血清学的差异
亚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HBeAg阳性率较高,并且HBeAg血清转换延迟。HBeAg阳性患者持续HBV复制,会导致细胞更新速度加快,导致肝纤维化和恶性转化的程度更高。而目前对于停用NAs后HBsAg清除的研究大多集中于HBeAg阴性患者,对于HBeAg阳性患者达到停药标准后停药是否会出现HBsAg的清除,以及既往HBeAg阳性而后出现阴转或血清学转换的患者,是否会影响停药后HBsAg的清除,还需进一步验证。
3 感染HBV基因型的差异
目前可鉴定出至少9种(A型至I型)HBV基因型和1种未定基因型(J型),一些基因型又可分数种基因亚型。不同的基因类型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及不同的临床特点。西方国家以A型和D型为主,亚洲地区以B型和C型为主。A型和D型于儿童期或成人中传播,而B型和C型都于围产期传播。与B型相比,C型HBeAg阳性期延长,使用NAs治疗后HBsAg清除率更低,对于干扰素的应答率更低,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A型患者对IFNα治疗的反应最好,故A型患者HBeAg转换和HBsAg清除率更高。与以基因B型或C型为主的亚洲人相比,以基因D型为主的白种人在停止NAs后HBsAg清除的机会更大。可以看出: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HBV感染过程和治疗结果存在差异,致使不同基因型对停药后HBsAg的清除也存在不同。但不同基因型是否对停止治疗后HBsAg自发清除存在影响,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停药的指征及
影响停药后HBsAg清除的因素
在2021年APASL(The 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NAs的指南中提出:
🔹对于HBeAg阳性患者需满足:1、治疗时间≥3年;2、稳定的HBeAg血清转换(至少连续两次检测HBeAg阴性和抗HBe阳性,间隔至少6个月);3、在至少间隔6个月的连续两个时间点用标准和敏感的PCR检测无法检测到血清HBV DNA。
🔹对于HBeAg阴性患者需满足:1、治疗时间≥3年;2、在至少间隔6个月的连续两个时间点用标准和敏感的PCR检测无法检测到血清HBV DNA。
对于HBsAg停药后的影响因素,一项研究提出:用药后达到检测不出HBV DNA的时间更短(<12周)、治疗期间HBsAg降低更大(>1 log10)、结束治疗时HBsAg水平<100IU/ml、停止治疗后无病毒学和临床复发、复发后无再治疗是停药后HBsAg清除的有利条件。该项研究发现,临床复发患者未治疗的HBsAg清除率是再治疗患者的7.34倍,可能原因是临床短暂复发未治疗的患者可充分发挥免疫控制,以实现功能性治愈。
总 结
NAs虽然不能清除cccDNA,不能有效降低HBsAg水平,但可以有效的抑制病毒复制,也可以降低肝脏组织的炎性坏死和纤维化,甚至可以逆转已存在的纤维化或肝硬化,预防或延缓疾病进展,降低(不能消除)肝硬化或非肝硬化患者的肝癌风险,从而增加HBV相关肝病患者(如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病或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生存率。
对于目前长期治疗达到病毒有效抑制后(尤其是HBeAg阴性患者),停止NAs治疗获得更高HBsAg清除率的现象,可能是因为病毒抑制后停药引起了T细胞数量增多和功能恢复,HBV特异性CD8+T细胞和NK细胞对病毒抗原重新起作用。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鉴于与西方人群相比,东方人群在停用NAs后较低的HBsAg清除率,且存在停药后病毒学和临床复发等多种不良因素,我们需进一步证实亚洲人群是否适合停药,以及什么因素影响了亚洲人群停药后HBsAg清除。而且,对于停药患者,我们还需密切观察是否会出现病毒性突破,从而导致肝损害、肝硬化进展及肝衰竭或肝癌的发生。基于此,我们需谨慎选择停药的时机,同时在停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病毒学、生化等指标,寻找停药后HBsAg清除率高的人群,研究高复发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复发的有效生物标记物,以制定更加科学的停药指征,使患者获益。
摘译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Berg T, Simon K G, Mauss S, et al. Long-term response after stopping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in non-cirrhotic HBeAg-negative patients - FINITE study [J]. J Hepatol, 2017, 67(5): 918-24.DOI:10.1016/j.jhep.2017.07.012.
2.Liem K S, Fung S, Wong D K, et al. Limited sustained response after stopping nucleos(t)ide analogu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oronto STOP study) [J]. Gut, 2019, 68(12): 2206-13. DOI:10.1136/gutjnl-2019-318981.
3.Hirode G, Chol H S J, Chen C H, et al. Off-Therapy Response After Nucleos(t)ide Analogue Withdrawa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Multiethnic Cohort (RETRACT-B Study) [J]. Gastroenterology, 2022, 162(3): 757-771. e4.DOI:10.1053/j.gastro.2021.11.002
4.Kao J H, Jeng W J, Ning Q, et al. APASL guidance on stopping nucleos(t)ide analogu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J]. Hepatol Int, 2021, 15(4): 833-51.DOI:10.1007/s12072-021-10223-5.
5.Jeng W J, Chen Y C, Chien R N, et al. 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roclearance after cessation of nucleos(t)ide analogue therapy in hepatitis B e antigen-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J]. Hepatology, 2018, 68(2): 425-34.DOL:10.1002/hep.2964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