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注意!国家卫健委释放公立医院编制改革3个全新信号!
公立医院编制要增加了?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回应了!
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化医改工作进展成效举行新闻发布会。
会上,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表示,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而这样的变化或许意味着公立医院编制问题迎来全新变革。
No.1
强调医疗服务质量,编制数量或迎新增!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一系列关于医疗体系改革的新讨论,而为了解决大众对于医疗体系的新需求,近年来,中央持续强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大背景下的医疗新需求。
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的通知》,《通知》明确,医疗机构需综合考虑分级诊疗要求、支付能力、医疗服务可及性、转化成为服务需求的潜力,确定必需床位总数。同时,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与床位数量比例应当符合主院区所属级别类别医院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的通知》
换言之,到2025年医疗机构床位数会进一步扩张,并按病床数量配备工作人员。此举或将缓解“一名医护人员照护多名患者”的执业压力,也向业内释放出:进一步扩编的积极信号。
近两年一些省份大幅度扩增编制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但同时,业内人士指出,编制是否增加的问题还没有最终定论,若按病床数量配备工作人员并且配备编制,目前一些地方缺编人数是大于在编人数的,因此,是否扩编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No.2
打破“铁饭碗”!“进编制”不代表“一劳永逸”!
会上,许树强以安徽推进的编制“周转池”制度为例。该项制度为安徽首创,即公立医院周转池事业编制实行单列管理,不计入各地事业编制总量和公立医院事业编制基数。使用周转池事业编制的人员,为医院正式在编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
周转池事业编制周转期有一定期限,此举使事业编从“名分”变为“状态”。能不能留下来,要看医务人员的成绩。
而这一举措也为医护人员激活执业活力提供了新的实践参考。
No.3
公卫人员入编或更具优势?
今年5月,江苏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2年公开招聘医学人才公告》,公开招聘1403位急需紧缺医学人才。
这份公告打破往日招聘中的诸多局限,全国适用、不限户籍、放宽年龄,令人眼前一亮。招聘涉及12个设区市38个县(市、区)所辖的399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74个招聘岗位,进编的岗位达八成以上。
同时,还有部分按照备案制管理,以及享有购房补助和额外补贴。比如南通如东县多家中心卫生院招聘政策,除了编制外,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后一次性补助10万元;南通海门区部分卫生院招聘临床医学类、医学影像学、中医类专业医学生一次性补助10万元/人。
除了江苏,包括河北、黑龙江等多地均出台相应放宽准入限制的通知。
可见,新冠肺炎疫情使医疗系统对于公卫事业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业内人士指出,公卫医师或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入编、职称评定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与此同时,各地对于公卫医护人员入编,尤其是公立医院公卫医护人员入编问题在近期或迎来新转变。
但同时,业内针对疫情下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变革的讨论从未停止过,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不断的探讨中逐步摸索也需要一定时间。
医护人员入编问题虽是“老生常谈”,但各地具体情况不同,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落实方能保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有效将利好带给医护人员。
来源:华医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