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圆框眼镜,这样一位看似温弱的青年女医生形象,似乎很难让人将她与“严谨的管理干部”或“勇敢的逆行医者”形象相联系。
吴燕君,中共党员,台州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医务部 主任助理,行政党支部党员,浙江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师青年委员,浙江省援沪方舱医疗队台州队医务主管。201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于浙江省台州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19年至医务部兼任行政管理工作,分管DRG、临床路径、单病种、院区学科布局等专项工作。
讲台上,一双灵动的手移动鼠标,指向不同的医院运营数据和指标,正在进行的是浙江省医疗服务管理评价中心举办的浙江省医院品管大赛;讲台下,400多双眼睛正用专业的目光挑剔地追随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CMI、出院人次、四级手术占比、绩效DRG与医保支付的协同管理……
这是2021年5月,浙江省医疗质量管理比赛现场的一幕。
谁能想到,这位滔滔不绝的主讲者,却是一个毕业来院工作不到10年的儿科医生——浙江省台州医院医务部主任助理吴燕君。
痴迷苦读,只为成为好医生
吴燕君1987年出生在黄岩,201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随后进入浙江省台州医院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她自初中开始,便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大学时代就读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刻苦认真,并以儿科系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成绩光荣毕业。
毕业后本着为台州及周边地区儿童谋健康的使命,毅然放弃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选择台州最好的医院——台州医院,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进入临床,才发现理论与实践有许多差距,她心理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独立、自信、优秀、温暖的医生。她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住院医生3年期间,翻烂了厚厚两本《实用儿科学》。在大量阅读专业著作的同时,她还利用一切机会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
她说,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较量,担任住院医时需要提前掌握主管医生需达到的能力;做主管医生时,需努力掌握首席医生需达到的能力。这是她不断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也是推动她进步的有力保障!
脚踏实地,只为医院发展干实事
2021年12月26日,东院区迎来首批内镜检查患者与住院病友;
27日开启门诊功能,为患者免费提供专家门诊服务;
29日启用由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学科为主的两个病区,为百姓提供系统化的健康医疗服务。
12月29日,浙江省台州医院东院区正式启用。
吴燕君作为东院区开业筹备医务部负责人,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并制定医疗相关的资源配置、流程、应急预案、短长期工作方案等,而沟通、协调的过程,又总是充满未知和挑战。她常常把领导讲的话刻在心理,“做一个解决问题的人”。为此,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天,除了去现场督查、发现问题,其余时间都在研究方案,真正做到“5+2、白加黑”。
稳打稳扎,一个问题,一个专项汇报,只为顺利开业贡献力量。针对东院区的学科布局,吴燕君所在部门反复提交可行性方案,在院部领导下,通过历史数据分析结合与临床的多轮沟通、协调,明确以学科群为特点的东院区学科布局。
根据综合评估专科与急诊、ICU及两院并行等在多维度的特点,明确首批进驻学科,并协调开业所需医疗资源。
制定学科进驻计划表,并根据学科前置条件完成情况,有序推进专科入驻并协调两院区医疗资源配置。
经过连续奋战,根据集团战略要求,吴燕君所在的医务部按节点完成13个专科进驻及急诊、ICU开业,并明确两院区医疗处置流程及完成相关培训工作。
“医”心守“沪” ,只为做健康守门人
上海疫情爆发,2022年4月3日,医院在征求意见时,吴燕君在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
“当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说不恐惧是不可能的。” 吴燕君说,临危受命,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但她没犹豫,挺身而出,走进了在外人看来危险重重的方舱医院。
4月6日开始,吴燕君作为台州援沪方舱医疗队医务主管,正式入舱开展救治工作,4月20日,整个医疗队“升舱”接手了一个新病区,“床位数从432张变成544张,患者的情况也相对复杂。”
最大的患者有80多岁,最小的5岁,并且部分患者还有各类基础性疾病。
“这对诊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吴燕君说,作为医疗队医务主管,在吴小脉队长领导下,协助制定医疗、感控等10余项管理制度,建立起分层化、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制定了预检、医疗、护理、院感、综合保障等各条块的“工作规范细则”,搭建以恩泽为核心的医疗、护理骨干架构,梳理、培训方舱医疗工作流程,每项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在方舱内组织999急救演练,提高突发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队员们日常的工作除了测核酸、发药送餐、出入院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及早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比如轻症患者是否有转重症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救治或转运。” 吴燕君表示,针对老人、儿童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我们的医疗队员们会给予特别关注和照顾。
经过近52天的连续奋战,吴燕君所在的医疗队顺利完成1861例次新冠感染者治愈出院,组织21次疑难病例讨论,1例危重病人救治、转运。实现方舱病人零死亡、零投诉。
面对成绩,她说做得还不够
短发,圆框眼镜,这样一位看似温弱的青年女医生形象,似乎很难让人将她与“严谨的管理干部”或“勇敢的逆行医者”形象相联系。
然而正是吴燕君参与的DRG改进案例获浙江省医院品管大赛进阶组金奖、亚洲质量创新大赛二等奖、国家卫健委医保精细化管理典型案例、她个人也获临海市医保好医生、温州医科大学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对这位荣誉满身的医生,医务部主任朱峰说,吴燕君是一名不计个人得失、具有很强集体荣誉感、愿意为医院奉献的员工,非常难得的是能利用临床医生的思维、工作模式,与医疗管理做好平衡,实现了1+1>2的效果。
吴燕君无暇顾家。丈夫米爽笑称妻子是个工作狂,常常在家半夜还在打电话、写报告。一起看电影已经是奢望,聊天内容最多的就是被她当做采访对象,“手术量怎么样?外科手术台均衡性你怎么看?平均住院日对照标杆有可行性吗?”
虽然忙碌,但是问起她对目前状态的看法,吴燕君说:“我喜欢做有挑战的任务,也喜欢突破自己。喜欢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感恩医院和科室的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无论作为一名管理者还是一名医生,自己都还有许多不足,未来仍会一直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供稿 | 朱磊
编辑 | 小南
责编 | 李沂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